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驳骨丹

驳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

来源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微酸、平。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用于骨折,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群芳谱》),小还魂(《岭南采药录》),百节芒(《广州植物志》),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南宁市药物志》),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广西药植名录》),细骨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爵床科植物裹篱樵茎叶。7~8月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灌木,全体无毛,高可达1.5米。叶互生,有短柄,披针形,长4~14厘米,宽1~2厘米,全缘,先端渐尖。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脓内,长4~10厘米,往往成圆锥状;花下苞片狭小,短于萼,常脱落;萼5齿裂,线形,长约3毫米;花冠唇形,白色或粉红色,有紫斑,长约1.2厘米;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突出,药室高低不等,其中一室的基部延长;子房上位,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棒状,长约1.2厘米,无毛。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阴湿处、沟谷间。常栽培作绿篱。分布广东、台湾、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裹篱樵碱和挥发油。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克/公斤、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克/公斤)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辛,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本草求原》:"辛,平。"

③《陆川本草》:"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

①《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③《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④《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研末。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骨折,无名肿毒:小驳骨鲜草捣烂或干草研末,用酒、醋调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小驳骨五钱至一两(鲜者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英文名Common Gendarussa Herb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尖尾峰、接骨筒、细骨风、白及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驳骨丹的茎叶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darussa u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ssa burm. 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驳骨丹干 亚灌木,直立无毛,高约1m。茎圆柱形,节膨大,分枝多,嫩枝常深紫色。叶对生;纸质;叶柄长不及1cm;叶片狭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长5-10cm,宽5-1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侧脉每边6-8条,呈深紫色。穗状花序顶生,上部密生,下部间断;苞片对生,每苞片中有花2室数朵;萼近相等的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4mm;花冠白色或粉红色,长约1.3mm,花冠管圆筒状,叫做部稍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状卵形,下唇浅3裂;雄蕊2,花丝稍扁,花药具阔面斜的药隔,药室2,一个基部有尾状附属物;子房每室有2个胚珠,花柱线形。蒴果棒状,长1.2cm,无毛。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旁或路边的灌丛中,赤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多分枝,小枝有四棱线,节处膨大,嫩枝绿色。叶多皱缩,完整叶片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4-14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青绿色,下面黄绿色,光亮;中脉粗大,与侧脉均呈深紫色,或有时侧脉半透明。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根含生物碱爵床脂素(justicin)和挥发油[2]。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g/kg)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续筋骨。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衍;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2.《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3.《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4.《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药材名称小麦拼音Xiǎo Mài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

  • 追风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追风伞药材名称追风伞拼音Zhuī Fēnɡ Sǎn别名四块瓦[四川]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伞叶排草Lysimachia trientaloides Hems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

  • 白花射干

    《中药大辞典》:白花射干药材名称白花射干拼音Bái Huā Shè Gān别名冷水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原形态白花射干,又

  • 云实根

    《中药大辞典》:云实根药材名称云实根拼音Yún Sh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性味苦辛,温。①《

  • 豆渣树

    药材名称豆渣树拼音Dòu Zhā Shù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科植物赤杨叶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iphyllum fortunei (H

  • 洋芋

    药材名称洋芋拼音Yánɡ Yù别名阳芋、山药蛋(《植物名实图考》),洋番薯(《中国蔬菜栽培学》),土豆(《辞海)1963版),山洋芋(《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茄科

  • 九子不离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子不离母药材名称九子不离母别名黄姜、叉蕊薯蓣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

  • 柴胡叶链荚豆

    药材名称柴胡叶链荚豆拼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

  • 海龟

    药材名称海龟拼音Hǎi Guī英文名Chelonia别名绿海龟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海龟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mia mydas (Linnaeus)

  • 胡麻草

    《中药大辞典》:胡麻草药材名称胡麻草拼音Hú Má Cǎo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绒毛。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