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镰叶瘤足蕨

镰叶瘤足蕨

药材名称镰叶瘤足蕨

拼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

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P.distinctissima Ching;P.adnata B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30-45cm。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叶簇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4-18cm,基部三棱形,有1-2对气囊体,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7-25cm,基部宽8-11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二叉状。孢子叶叶柄长30-40cm;叶片一回羽状,长14-22cm,宽4-6cm;羽片15-25对,极度收缩呈线形,长5-7cm,宽2-3mm;侧脉通常二叉,伸至叶边1/2处。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及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凉

归经入膀胱、肺、肝三经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祛风止痒;透疹。主流行性感冒;麻疹;皮肤瘙痒;血崩;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烧灰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感冒发热、皮肤搔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狼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狼尾草药材名称狼尾草拼音Lánɡ Wěi Cǎo别名大狗尾草、戾草、光明草[湖南.江西]来源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 菟丝草

    药材名称菟丝草别名金丝草来源旋花科菟丝草Cuscuta sp.,以带花果的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功能主治凉血散热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痈毒恶疮。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单体蕊黄芪

    药材名称单体蕊黄芪别名色卡[藏名]来源豆科单体蕊黄芪Astragalus monadelphus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

  • 头花猪屎豆

    药材名称头花猪屎豆别名大丁香[云南]、蓝花水豌豆、鸡儿头、地草果来源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头花猪屎豆Crotalaria capitata Benth.,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

  • 蜘蛛蜕壳

    《中药大辞典》:蜘蛛蜕壳药材名称蜘蛛蜕壳拼音Zhī Zhū Tuì Ké别名蜘蛛壳(《备急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的蜕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蜘蛛&

  •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棉花药材名称野棉花拼音Yě Mián Huā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Buch.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药材名称巴戟天拼音Bā Jǐ Tiān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

  • 土千年健叶

    《中药大辞典》:土千年健叶药材名称土千年健叶拼音Tǔ Qiān Nián Jiàn Yè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杜鹃花科植物乌鸦果的叶。原形态详"土千年健&qu

  • 华西小石积

    药材名称华西小石积拼音Huá Xī Xiǎo Shí Jī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

  • 红筷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筷子药材名称红筷子拼音Hónɡ Kuài Zi别名糯芋、遍山红来源柳叶菜科柳兰属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