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蜈蚣藻

蜈蚣藻

药材名称蜈蚣藻

拼音Wú Gōnɡ Zǎo

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ateloupia filicina(Wulf.)C.Ag.[Fucus filicinus Wulf.];Grateloupia livida(Harv.)Yamada[Nemastoma livida Harv.]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1.蜈蚣藻 藻体红紫色,胶质粘滑,丛生,高7-20(-30)cm,主干单一至顶,亚圆柱形略扁,宽2-5(-8)cm,不规则地羽状分枝1-3次,互生、对生或偏生。内皮层有众多星状细胞,髓部由纵列藻丝交织,成长的藻体有时部分或全部中空。藻体因生境不同外形变化甚大。根据其变异可分为四个型:标准型、长枝型、中空型及节荚型。成熟的囊果,突出于体表呈颗粒状。固着器小盘状。

2.舌状蜈蚣藻 藻体红紫色,质柔软或稍硬,丛生,高15-30cm,宽约1cm,扁平,带片状,单一或叉状分枝1-2次,末端尖细,基部渐成细柄,有时在短柄两侧或表面生出副枝。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外海及浪较大的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

2.生于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或低潮带石上和石沼中。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沿海,但以广东沿海为多。

性状性状鉴别 (1)蜈蚣藻 藻体紫红色,丛生,长10-20cm,膜质。主枝扁平。具羽状分枝1-3次,对生或互生。体表有时可见颗粒状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2)舌状蜈蚣藻 藻体呈片状,长15-30cm,宽约1cm,单条或1-2次分叉,有时掌状,或有羽状分枝。

化学成分含L-脒氨甲酰鸟氨酰-L-脒氨甲酰鸟氨酸(L-gigartinyl-L-gigartinine),舌状蜈蚣藻氨酸(lividine),蜈蚣藻氨酸(grateloupine)。牛磺酸(taurine),琼胶,多糖,蛋白质,及硫酸盐甾化物,磷酸盐,并含其他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反转录酶的活性,用作反转录病毒的抑制剂。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喉炎;肠炎;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叶

    《中药大辞典》:竹叶药材名称竹叶拼音Zhú Yè别名淡竹叶(《别录》)。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性状叶

  • 大叶蛇总管

    《中药大辞典》:大叶蛇总管药材名称大叶蛇总管拼音Dà Yè Shé Zǒnɡ Guǎn别名藿香(《南京民间药草》),山薄荷、铁菱角(《浙江中药资源名录》),蓝花柴胡(《广

  • 大叶仙茅

    药材名称大叶仙茅拼音Dà Yè Xiān Máo别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来源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

  • 白花岩青兰

    药材名称白花岩青兰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白花岩青兰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var. albiflorum Schischk.,以全草入药。7~8月采收,切段晒干。性味辛

  • 狗肝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肝菜药材名称狗肝菜拼音Gǒu Gān Cài别名猪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边青、土羚羊来源爵床科狗肝菜属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

  • 浙江七叶树

    药材名称浙江七叶树别名浙江天师栗来源七叶树科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ekiangensis Hu et Fang,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宽中,下气,杀虫。主治胃寒作痛,

  • 小百部

    《中药大辞典》:小百部药材名称小百部拼音Xiǎo Bǎi Bù别名门冬薯(《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块根。2~3月间,挖取生长2~3年的地下块根,洗净泥土

  • 红酸杆

    药材名称红酸杆拼音Hónɡ Suān Gǎn别名太阳草、石辣蓼、水绣球、石头花、石头菜、石莽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

  • 禹州漏芦

    药材名称禹州漏芦拼音Yǔ Zhōu Lòu Lú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

  • 五倍子内虫

    药材名称五倍子内虫拼音Wǔ Bèi Zǐ Nèi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虫瘿中的幼虫。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五倍子"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