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风车子叶

石风车子叶

药材名称石风车子叶

拼音Shí Fēnɡ Chē Zi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石风车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etum wallichii DC.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藤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幼枝压扁,有槽,淡灰褐色,密被鳞片和微柔毛,以后鳞片与柔毛渐脱落,纵裂成纤维状剥落,疏生黑色皮孔。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0mm,被褐色鳞片及微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稀卵形,长5-13cm,宽3-6cm,坚纸质,先端短尖或渐尖,稀钝圆,基部渐狭,幼叶干时变褐色,老时两面无毛,干时通常绿色,但均密被微小的圆形乳突,中脉及侧脉表面下陷至微突出,仅中脉较明显,脉腋内有锈色至白色长硬毛。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生,不分枝,在枝顶排成圆锥花序状,花序轴被褐色鳞片及微柔毛;苞片线形或披针形,长3-4mm;花小,长约9mm,4数;萼管较短,漏斗状或近钟形,长不及4.5mm,外面上部被褐色鳞片,萼齿三角形,直立,长约1.5mm;花盘环状,边缘及内外密被黄白色长硬毛,毛突出萼齿之外;花瓣小,长约1.5mm,与萼齿等高,倒披针形。渐狭成爪;雄蕊8枚,超出萼齿约3.5-4mm,长于花柱;子房四棱形,密被鳞片;花柱粗,无毛,胚珠4。果具4翅,近圆形或扁椭圆形,稀近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1-3.2cm,宽2-3cm,先端钝圆、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尖至平截或钝圆,翅红色,有绢丝光泽,被白色或金黄色鳞片;果柄短,长约2mm。花期5-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坡、路旁、沟边的杂木林或灌丛中,多见于石灰岩地区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驱虫。主风湿痹痛;疮疖;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8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蒴莲药材名称蒴莲别名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海南]来源西番莲科蒴莲属植物蒴莲Adenia chevaliert Gagnep.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甘、微苦,凉。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

  • 竹菌

    药材名称竹菌拼音Zhú Jūn别名肉球菌、竹生、竹球菌、竹荷包、竹包、竹宝、竹寄生、竹生肉球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竹生肉球菌的子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gleromyces goetzi P

  • 黑鳞大耳蕨

    《中药大辞典》:黑鳞大耳蕨药材名称黑鳞大耳蕨拼音Hēi Lín Dà ěr Jué出处《浙江天目山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鳞耳蕨的嫩叶。原形态黑鳞耳蕨,又名:大叶

  • 狐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肝药材名称狐肝拼音Hú Gān别名狐肝粉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肝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治心气痛,并能明目。用法用量研面,

  • 灰贯众

    《中药大辞典》:灰贯众药材名称灰贯众拼音Huī Guàn Zhònɡ别名蜈蚣草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

  • 地膏药

    《中药大辞典》:地膏药药材名称地膏药拼音Dì Gāo Yɑo别名岩白菜、雾水草(《广西药植名录》),兔耳风(《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叶或全草。一

  • 云南鸡矢藤

    药材名称云南鸡矢藤别名毛叶黄药、狗屁藤、臭屁藤来源茜草科云南鸡矢藤Paederia yunnanensis (Levl.)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贵州。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消

  • 豆腐皮

    《中药大辞典》:豆腐皮药材名称豆腐皮拼音Dòu Fu Pí别名豆腐衣(《刘羽仪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豆腐浆煮沸后,浆面所凝结之薄膜。性味甘淡,平。①《医林纂要》:"

  • 石楠根

    药材名称石楠根拼音Shí Nán Gēn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Photinia出处出自《本经》。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