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蒿花

白蒿花

药材名称白蒿花

拼音Bái Hāo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痈肿疔毒;湿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莴苣

    《中药大辞典》:岩莴苣药材名称岩莴苣拼音Yán Wō Jù别名锈草、岩枇杷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生叶4~6枚,有肉质叶柄

  • 点腺过路黄

    药材名称点腺过路黄拼音Diǎn Xiàn Guò Lù Huánɡ别名女儿红、露天过路黄、露天金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点腺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hemsle

  • 黄藤叶

    药材名称黄藤叶拼音Huánɡ Té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

  • 辽东栎

    药材名称辽东栎拼音Liáo Dōnɡ Lì别名青冈、杠木、小叶青冈、青冈柳、柴树来源壳斗科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以果实、壳斗、树皮、根皮入

  • 百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蕊草药材名称百蕊草拼音Bǎi Ruǐ Cǎo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来源为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 红芪

    《中国药典》:红芪药材名称红芪拼音Hónɡ Qí英文名RADIX HEDYSARI别名岩黄芪、黑芪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 山五味子

    《中药大辞典》:山五味子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拼音Shān Wǔ Wèi Zǐ别名老米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冷饭子(《贵州药檀目录》)。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五味子的根、

  • 白山苔

    《中药大辞典》:白山苔药材名称白山苔拼音Bái Shān Tái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

  • 鳝鱼血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药材名称鳝鱼血拼音Shàn Yú Xu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性味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②《

  • 兰竹参

    药材名称兰竹参别名火烧兰、黑搜山虎、鸡嗉子花、小乌纱来源兰科火烧兰属植物大叶火烧兰Epipactis mairei Schltr.,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