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水甘草

水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甘草

药材名称水甘草

来源夹竹桃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安徽。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风热,丹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水甘草

药材名称水甘草

拼音Shuǐ Gān Cǎo

出处水甘草始载于《本草图经》,云:"水甘草生骛州(江西高安县)……春生苗,茎青色,叶如杨柳,多生水际,无花。七月、八月采。"并附"药州水甘草"一图,所述形态及生境,与今夹竹桃科植物水甘草较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水甘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sonia sinensisTsiang et P.T.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cm。全株无毛;茎草灰色。叶互生,膜质;叶柄长达3mm;叶片狭披针形,先端渐尖,长2.2-4.8cm,宽5-8mm。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萼片卵圆形,先端渐尖,长约2mm,基部内面具5个小腺体;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形,向喉部渐宽大,长达10mm,基部直径2mm,喉部直径约4mm,内面被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长圆状披针形,长达5mm;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喉部,花药长圆形,钝头;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丝状,柱头棍棒状,基部环状;每心皮有胚珠10颗,2排。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一种吲哚生物碱,水甘草碱(amasosinine)。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风热;丹毒;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豌豆七根

    药材名称豌豆七根拼音Wān Dòu Qī Gēn别名白三七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菱叶红景天Rhodiolahenryi(Diels)S.H.Fu[SedumhenryiDiels]的根。拉丁植

  • 岗梅叶

    《中药大辞典》:岗梅叶药材名称岗梅叶拼音Gǎnɡ Méi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随时可采。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

  • 大良姜

    药材名称大良姜拼音Dà Liánɡ Jiānɡ别名山姜、良姜(《广西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2~3月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原形态大高

  • 蛇蜕

    《中国药典》:蛇蜕药材名称蛇蜕拼音Shé Tuì英文名PERIOSTRACUM SERPENTIS别名蛇皮、蛇退、长虫皮、龙衣、蛇壳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药材名称巴戟天拼音Bā Jǐ Tiān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

  • 石面枇杷

    药材名称石面枇杷拼音Shí Miàn Pí Pá英文名dictyoneura Paraboea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的全草。拉

  • 白蜡树叶

    药材名称白蜡树叶拼音Bái Là Shù Yè出处《贵州植药调查》来源木犀种植物白蜡树的树叶,详"白蜡树皮"条。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调经,止

  • 橙叶

    《中药大辞典》:橙叶药材名称橙叶拼音Ché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醛和柠檬烯等。功

  • 牛筋刺寄生

    药材名称牛筋刺寄生拼音Niú Jīn Cì Jì Shēnɡ别名梨寄生、藏寄生、野花椒寄生、老米酒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滇藏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thib

  • 饭团根

    药材名称饭团根拼音Fàn Tuán Gēn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广西药植名录》),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