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连翘

小连翘

药材名称小连翘

拼音Xiǎo Lián Qiáo

别名小翘(《唐本草》),七层兰、瑞香草(《质问本草》),奶浆草(《峨嵋药植》),大田基、小瞿麦(《南宁市药物志》),排草、排香草(《江西民间草药》),小对叶草(《四川中药志》),小对月草(《重庆草药》)、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蘑黄科植物小连翘全草。6~8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光滑无毛。茎圆柱形。叶对生,无柄,狭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20毫米,宽2~8毫米,先端钝,全缘,基部钝形,半抱茎,上面散布黑色油点。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绿色,卵形,锐尖头,长4毫米,有黑点散布;花瓣5,椭圆形,长8~10毫米,与萼片互生,浓黄色,有黑色点线,稍旋扭;雄蕊多数,成3束,黄色,花药小,顶端有1黑点;子房3室,黄色,花柱3,柱头乳头状。蒴果卵形,3室,室间歼裂长约7毫米.种子细小,具细网纹。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①《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调经,通乳,消肿,止痛。治吐血,衄血,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疖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①《峨嵋药植》:"叶及花枝:煮肉服,产妇有发奶之效。"

②《现代实用中药》:"止血。治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等。又用于刀伤创伤,作洗涤料。兼为咽喉之含漱剂、风湿性疾患之湿布剂。生草打汁外用于创伤、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咯血、鼻出血、便血:小连翘一至二两,水煎服;或加龙芽草一两,鳢肠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月经不调:小连翘、月月红、益母草。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通乳汁:小连翘、山甲珠。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疖肿:小连翘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另取鲜全草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跌打扭伤痛:小连翘全草四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小连翘鲜叶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剑叶铁角蕨

    药材名称剑叶铁角蕨拼音Jiàn Yè Tiě Jiǎo Jué别名阿西得、铁郎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剑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ensiforme Wall.ex

  • 和合草

    药材名称和合草拼音Hé Hé Cǎo别名合情草、合掌草、合叶草、土蛇床、午时合、对叶接骨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排钱金不换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subopposita S

  • 海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参药材名称海参拼音Hǎi Shēn别名刺参、沙噀来源棘皮动物门刺参科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绿刺参(方柱参)Stichopus chloron

  • 长刺卫矛

    药材名称长刺卫矛拼音Chánɡ Cì Wèi Máo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来源卫矛科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以根入药。生

  • 石莽草

    《中药大辞典》:石莽草药材名称石莽草拼音Shí Mǎnɡ Cǎo别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文山中草

  • 西番莲

    《中药大辞典》:西番莲药材名称西番莲拼音Xī Fān Lián别名玉蕊花((花镜》),西洋鞠、转心莲(《植物名实图考》),转枝莲(《四川中药志》)。出处《植物名实图》来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西番莲

  • 银老梅

    《中药大辞典》:银老梅药材名称银老梅拼音Yín Lǎo Méi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叶、花。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分枝成丛,老枝

  • 垂盆草

    《中国药典》:垂盆草药材名称垂盆草拼音Chuí Pén Cǎo英文名HERBA SEDI别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来源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

  • 豆角柴

    《中药大辞典》:豆角柴药材名称豆角柴拼音Dòu Jiǎo Chái出处《贵州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灌木,高1~3米。小枝有棱,被贴生绢毛。3出复叶;

  • 黄藨根

    《中药大辞典》:黄藨根药材名称黄藨根拼音Huánɡ Pā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8~9月采收。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