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垂头菊

小垂头菊

药材名称小垂头菊

拼音Xiǎo Chuí Tóu J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矮垂关菊 矮小草本,高5-15cm。茎上部被黑褐色密绵毛,或有时混有白色蛛丝毛。叶片近革质;基生叶卵形,长2-3cm,宽1.5-2.5cm,基部短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数个粗齿,上面无毛,或初时被疏蛛丝状毛,后渐脱落,下面被白色茸毛,有长的叶柄;茎生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条形,边缘有粗齿,下面有白色毛,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半下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长12-15mm,被黑色和白色密长柔毛;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倒披针形,先端有2-3个小齿;筒状花黄色,长约8mm,筒状锥形。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长6-7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砾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墨绿色,披针形,无毛,长约10mm;舌状花一层,黄色,皱缩,完整的舌片条状披针形,有平行直脉纹数条;管状花长约8mm,黑褐色,先端5浅裂,雄蕊5,聚药,暗紫色,柱头2裂,黑褐色。瘦果长圆形,长6-7mm。体轻,质软。气芳香,味微甘。 以色黄、气芳香者为佳。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身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白花

    《中药大辞典》:老白花药材名称老白花拼音Lǎo Bái Huā别名白花羊蹄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红花紫荆,红紫荆、弯叶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埋修(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剪秋罗

    药材名称剪秋罗拼音Jiǎn Qiū Luó别名阔叶鲤鱼胆[江苏]来源石竹科剪秋罗属植物剪秋罗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以全草及根部入药。夏秋采,洗净,根部切片

  • 大金香炉

    《中药大辞典》:大金香炉药材名称大金香炉拼音Dà Jīn Xiānɡ Lú别名假豆稔(《南宁市药物志》),豹牙郎、石老虎(《广西药植名录》),白爆牙郎(《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

  • 木通根

    《中药大辞典》:木通根药材名称木通根拼音Mù Tōnɡ Gēn别名八月瓜根(《分类草药性》)。出处《药性论》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山莨菪

    药材名称山莨菪拼音Shān Lànɡ Dànɡ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来源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

  • 臭黄荆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黄荆药材名称臭黄荆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 山艾叶

    药材名称山艾叶拼音Shān ài Yè英文名Oakleaf Ajan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构叶亚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quercifolia (

  • 野桂皮

    药材名称野桂皮拼音Yě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华南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austrosinense H.T.Chang[C.chingii Metc.]采收

  • 红三七

    《中药大辞典》:红三七药材名称红三七拼音Hónɡ Sān Qī别名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