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天蓬子根

天蓬子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蓬子根

药材名称天蓬子根

拼音Tiān Pénɡ Zǐ Gēn

别名莨菪搜山虎[云南]、拟癫茄

来源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天蓬子Scopolia sinensis Hemsl. [Atropanthe sinensis (Hemsl.)Paschi]的。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瘫痪,破伤风。

用法用量7厘,或适量浸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天蓬子根

药材名称天蓬子根

拼音Tiān Pénɡ Zǐ Gēn

别名搜山虎、浆柳根、白商陆、小独活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天蓬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opanthe sinensis (Hemls.)Pascher[Scopolia sinensis Hemsl。;Anisodus sinensis Pascher]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0.8-1.5m。茎常带深蓝紫以。叶在茎下部互生,上部常一大一小双生;叶柄几无或长达4.5cm,叶片纸质,椭圆形至卵形,长11.5-17.5cm,宽4.5-7.5cm,全缘,两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稍下垂;花萼纸质,半球状,5浅裂,果时增大成膀胱状,不贴近果实而远较果产大;花冠漏斗状筒形,黄绿色,裂片5,左右对称,上面1片略大,半圆形,两侧裂片三角状半圆形,下面两片半圆形;雄蕊5;子房圆锥状,2室,花柱圆柱状;花盘橙红色,蒴果球状,直径1.8-2cm,为膨大的宿萼所包。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下阴湿处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

化学成分根茎含总生物碱 2.70%-3.55%,其中天仙子胺(旧称莨菪碱)(hyoscyamine)1.10%-1.50%,东莨菪碱(scopolamin)1.65%-2.05%,还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红古豆碱(cuscohygrine)。

性味味辛;苦;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散风寒;活络止痛。主风寒湿痹;瘫痪;跌打伤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0.9g,泡酒500ml,每次饮5-10ml。

注意本品大毒,内服宜慎。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鱼

    《中药大辞典》:油鱼药材名称油鱼拼音Yóu Yú别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的肉。原形态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药材名称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glabra Diels [A.

  • 栗花灯心草

    药材名称栗花灯心草拼音Lì Huā Dēnɡ Xīn Cǎo别名三头灯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栗色灯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castaneus Smith[J.triceps

  • 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梅核仁药材名称梅核仁拼音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qu

  • 鼠李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李药材名称鼠李拼音Shǔ Lǐ别名老乌眼、老鸹眼、臭李子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鼠李Rhamnus dahurica Pall.,或乌苏里鼠李R. ussuriensis J. Va

  • 黄缨菊

    药材名称黄缨菊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止血

  • 蛇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莓药材名称蛇莓拼音Shé Méi别名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三爪风、三爪龙、三脚虎、红顶果来源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

  • 杨枸花

    药材名称杨枸花拼音Yánɡ Jǔ Huā别名毛白杨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华北、西北、华东。性味苦、甘,寒。功能主治清

  • 滇白药子

    药材名称滇白药子拼音Diān 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毛芋头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

  • 牛脂

    《中药大辞典》:牛脂药材名称牛脂拼音Niú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牛抖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性味《纲目》:"甘,温,微毒。"功能主治《纲目》:"治诸疮,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