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龙爪菜

龙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g Zhǎo Cài

别名毛蕨、饭蕨、蕨菜、锯菜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解疮毒。

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ɡ Zhǎo Cài

别名蕨菜、锯菜、饭蕨、苦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毛轴蕨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Pteris revoluta B1.]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长而横走,粗壮,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远生;叶柄长24-40cm,禾秆色,基部深棕色,在基部及叶轴、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片薄革质,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80cm,宽30-50cm,三回羽状裂;羽片4-6对,有柄,狭卵形,第1对最大,长20-35cm,宽12-20cm,二回羽片12-16对,几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较大,长8-12cm,宽2-3cm;末回羽片8-18对,互生,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微弯呈镰状,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囊群盖线形,2层,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外层膜质,边缘有齿,内层薄膜质,边缘撕裂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70-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微涩;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白花树皮

    药材名称老白花树皮拼音Lǎo Bái Huā Sh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含鞣质10~15%。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

  • 杜楝

    药材名称杜楝拼音Dù Liàn别名海南杜楝、钮扣丹、手拳灵。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杜楝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raea pubescens Helle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山大烟

    药材名称山大烟拼音Shān Dà Yān别名野大烟花出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黑水罂粟的全草及未成热的果实。秋季采收全草,果实在未发黄时摘下,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4

  • 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蜀葵花药材名称蜀葵花拼音Shǔ Kuí Huā别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

  • 球序鹅掌柴

    药材名称球序鹅掌柴拼音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别名七加皮、五加皮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

  • 大叶地耳根

    药材名称大叶地耳根拼音Dà Yè Dì ěr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阔叶风车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itum latifolium BI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原

  • 瑞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苓草药材名称瑞苓草拼音Ruì Línɡ Cǎo来源菊科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

  • 脉果漆

    药材名称脉果漆拼音Mài Guǒ Qī别名泌脂藤、大飞天蜈蚣、退黄藤、肥力漆、红根叶、追风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利黄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gia sarmentosa (Lect

  • 三条筋

    药材名称三条筋拼音Sān Tiáo Jīn别名柴桂(《云南中草药》),小华草、香叶子树(《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柴樟的树皮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原形态常

  • 睡莲

    《中药大辞典》:睡莲药材名称睡莲拼音Shuì Lián别名睡莲菜、瑞莲(《岭南杂记》),子午莲(《纲目拾遗》),茈碧花(《植物名实图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