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头

猜你喜欢

  • 煖水脏

    即温肾。详该条。

  • 背阳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 五般聤耳候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聤耳,脓耳,缠耳,底耳和囊耳。均由风水入耳,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详各条。

  • 癞格宝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 衷中参西录

    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条。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 瘤赘

    出《疡科选粹》卷七。即瘤之别称。详该条。

  • 蟾酥走黄丸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朱砂(研)、黄丹(飞)、白面各等分。为末,取蟾酥揉作丸,麦粒大,每用一丸,先刺破疮,放药在疮口内,以水沉膏贴之,再用五至七丸,葱汤送下,发汗即愈。治疔疮走黄。

  • 坠睛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坠睛眼。谓风寒上攻眼带,致目珠向下偏斜。类似今由上直肌、下斜肌麻痹所致的麻痹性斜视。参见目偏视条。

  • 番海棠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龙船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