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即眩晕。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生痱子用滑石粉扑身以爽身止痒。
病名。《喉科心法》:“此症从脚跟发起,直至喉间。或一年一发,或半年一发,其病一日行一穴。切忌热物怒气。”详脚跟喉风条。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