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著作。7卷。明·汪机撰于1519年。作者广辑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己等疡科医论,结合临证心得,列医论154篇,选方265首及个人治验,详述外科诸证。书中阐析发病原因、病机、治则之要,倡“外科必
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升与降、上与下又相互调济,反之则病。如脾的清阳上升,胃的浊阴下降,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
见隔姜灸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①即反胃,亦称胃反。详反胃、胃反条。②指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症。《医宗己任篇·膈症》:“有一种大便甚利且溏,每食必吐,是名翻胃。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八味丸主之。
见《本草推陈》。即旱芹。详该条。
温阳法之一。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沉香、吴茱萸等,如暖肝煎(见《景岳全书》)。
病证名。指郁怒伤肝,积热熏肺,肾火上冲等因而致的腋痛。见《症因脉治·腋痛论》。详腋痛条。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马莳注:“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即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穴。”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即丝瓜络,详该条。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