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疹金镜录

痘疹金镜录

书名。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3卷。明·翁仲仁撰。刊于1579年,原刊本未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3卷本、4卷本不一。3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真本》)。卷上、中为痘病证治及歌赋;卷下为方药。4卷本如《增补痘疹金镜录》(又名《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其卷1为儿科病症歌赋二十余首;卷2~3专治痘疹(包括歌赋论述);卷4为痘科治疗方剂。由于内容简要实用。选方尚平稳,故流传较广。

猜你喜欢

  • 萧赓六

    【介绍】:见萧埙条。

  • 豆豉饼

    《医学入门》卷七方。淡豆豉适量。为末,用唾液和作饼,如钱大半分厚,置患处,以艾炷在饼上炙,饼干换药。治痈疽肿硬不溃,溃而不敛,及顽疮、恶疮。

  • 阴阳循环一大周天

    气功功法。为大周天的全称。详该条。

  • 阴狐疝

    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 西塘感证

    书名。3卷。清·董废翁撰。本书专论四时感证,内容分总论、本病、变病、兼病四部分。本病以六经分症,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诸证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末附妊孕伤寒。董氏立论本于《医学纲目

  • 表里分传

    温疫传变的一种形式,指伏于膜原之邪既外犯三阳经而出现表证,又渐化热入胃而现里证。《温疫论》上卷:“此(指三消饮)治疫之全剂,以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

  • 手足抽掣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婴儿手足抽掣,多因妊母被风邪所袭;儿出生后,邪留脏腑,不得宣通,复感风邪,因而发病。其症多伴有壮热呕吐,睡时多惊,心神不安,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治宜祛风解痉。用羚角

  • 憕(chéng)忡

    即怔忡。《证治要诀》卷九:“憕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憕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详怔忡条。

  • 阴痓

    病名。见《丹溪心法·痓》。即阴痉。详该条。

  • 死胎

    即胎死腹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