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啼

惊啼

病证名。出《颅囟经》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景岳全书·小儿则》:“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目视骤色,虽非大惊卒恐,亦能怖其神魂,醒时受怖,寝则惊惕,或振动不宁,或忽而惊叫,皆神怯不安之证。”治以安神养气为主,如独参汤秘旨安神丸之类。②指小儿睡里忽啼而惊觉者。《普济方》谓有阴阳二证及半阴半阳证阴证,身凉,大便呈青绿色,时复惊啼;阳证,则身热精神不定,睡中惊啼;又有身凉大便赤黄而啼者,有身热大便青白而啼者,则属半阴半阳之证。

猜你喜欢

  • 白雾

    眼科病证。见《银海指南》卷二。指翳之色白而淡薄者。详翳条。

  • 背解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腰俞,见该条。

  • 扯痧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 白缠喉

    病名。白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违……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

  • 口甜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

  • 八木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眼昏

    病证名。指妊娠临月,忽然两目失明。由孕后阴虚,伏热在内,肝经热毒上攻于目所致。症状急骤,卒然视物不见,并头痛项肿,不能转颈等。宜清热熄风。急以天门冬饮子(天冬、知母、茺蔚子、五味子、防风、茯苓、川羌、

  • 吐脓血

    证名。指吐血杂有脓液者。多由热毒壅盛,血络损伤所致。亦可由药误引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内热盛误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吐脓血的记载。

  • 李与几

    【介绍】:见李柽条。

  • 手少阴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阴经别,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