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汤

黄芪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黄芪、地骨皮各一两,鳖甲(醋炙黄)一枚,炙甘草半两,麦门冬一两半,桂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加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水煎,食前服。治热劳,肢节酸疼,吸吸少气,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舌燥,饮食无味,悲忧惨戚,多睡少起。③《普济本事方》卷五方。黄芪(蜜炙)、熟地黄(九蒸九晒)、白芍药五味子、麦门冬各三分,茯苓一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治口干烦躁不思食。④《兰室秘藏·小儿门》方。黄芪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小儿慢惊风。若加白芍药尤佳。⑤《审视瑶函》卷四方。黄芪、麦门冬、茯苓、防风、人参、地骨皮、漏芦知母远志、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阴漏症,眼脓漏不止。

猜你喜欢

  • 山香菜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藁本之别名,详该条。

  • 古今录验续命汤

    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见续命汤条。

  • 回鹘文医学文献

    维医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公元九世纪。主要内容介绍当时维医常用药物,如牛角、石榴、雪鸡脑、狼骨、山羊胆汁、狗脑、茴香。内容简单朴实,丝毫未涉及理论,反映了早期维医学朴素的面貌。现只有手抄本。

  • 脊背五穴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厶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

  • 眼科心法要诀

    即《医宗金鉴》卷77~78。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症,外障48症。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简明实用。

  • 阳疽

    病名。《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指生于足背之痈疽。证治见脚发条。

  • 小儿温壮候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候。”参见乳子病热条。

  • ①(néng)。效能、功能、性能。《景岳全书》:“本草所注,又概言其能。”②音耐(nài)。古通耐。耐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夏不能冬。”《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③(tài)

  • 土茴香

    见《中药志》。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

  • 神应经

    针灸著作。明·陈会撰,刘瑾校补。1卷。刊于1425年。本书系将陈会所撰的《广爱书》(针灸书,今佚)12卷精简撮要而成。主要取用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以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