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
病证名。多因肝经余热,上灼于肺所致。《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患惊风,惊止而嗽作,谓之惊膈嗽。”症见咳嗽痰稠,苔黄滑。治宜豁痰利肺,兼以平肝。用二陈汤加钩藤、桑皮。
见《群芳谱》。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海金沙草,详该条。
清法之一。治疗胆热而引起烦躁不得眠的方法。常用方如蒿芩清胆汤。
疫病的一种。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病者头重,颈直,皮肉强痹,或蕴而结核,起于喉颈之侧,布热毒于皮肤分肉之中,上散入发际,下贯颞颥,隐隐而热,不相断离,病名黄肉随。……其
出《神农本草经》。即卤碱,详该条。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