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即敷药。详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罗勒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种福堂公选良方》。为黄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脐风的俗称。详该条。
即天灵盖,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肝虚而致自汗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参见自汗条。
同消食化滞。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