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如蜂窠形。”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银海精微》。目盲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人身体液组成部分。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液,由三焦布散,濡养关节、脑髓和目、耳、鼻、口等孔窍。《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草血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