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迎风热泪

迎风热泪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不论何时何风,见之则流热泪频频,原由肝胆肾水津液不足,窍虚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

猜你喜欢

  • 孙迴璞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唐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医。

  • 热病

    病名。出《素问·刺热篇》。①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参见伤寒、温病条。②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热病,有温

  • 手足心热

    证名。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参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 食滞

    即伤食。详该条。

  • 胃家

    泛指胃、大肠、小肠等胃肠而言。《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伤寒论·阳明病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桃仁煎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桃仁、虻虫各一升,朴硝五两,大黄六两。为细末,先用醋慢火熬,加大黄、桃仁、虻虫搅拌,再入朴硝搅拌,为丸,鸡子黄大,在酒中浸一夜,每服一丸,空腹温酒送下。治带下,经闭不通。

  • 暑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暑风。为感受暑温之邪,以致抽搐,发痉急骤,甚至角弓反张的症候。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清·吴鞠通《解儿难》:“夏日小儿身热头痛、项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用银

  • 肌肤不仁

    指皮肤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详皮肤不仁条。

  • 摩胁

    推拿方法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抚摩两侧胁肋部。有消食导滞,疏肝利气等作用。《厘正按摩要术》:“摩左右胁,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以掌心横摩两边,得八十一次,治食积痰滞。”

  • 错经妄行

    病证名。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行,气之乱也。”详逆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