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实腹胀

脾实腹胀

病证名。指湿热伤脾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脾实腹胀之症,眼目黄肿,夜不得卧,肚腹时热,小便赤色,大便或结或泻,或时作痛,泻下黄沫,肛门热痛。”多因膏粱积热,湿热之气,聚于脾中,转输失常所致。治宜清热化湿为主。眼目黄肿,宜龙胆泻肝汤。肚腹时热,宜川连戊己汤川连枳壳汤。小便赤色,宜导赤各半汤。泻下黄沫,家秘泻黄散。肛门热,川连枳壳汤加黄柏、槐米。胸前满闷,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枳实以消痞满。参见腹胀、内伤腹胀条。

猜你喜欢

  • 榆皮

    出《神农本草经》。即榆白皮,详该条。

  • 人参鳖甲丸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赤芍药、炙甘草、柴胡、桔梗各一两,地骨皮、黄连、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半分,鳖甲(醋炙黄)二两。为细末,有青蒿一

  • 细黑豆

    见《本经逢原》。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 鸭脚板

    见《陕西中草药》。为鸭儿芹之别名,详该条。

  • 咳喘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咳嗽兼气喘之症。又名咳逆上气。参见肩息咳、咳逆上气条。

  • 黑睛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黑眼、黑珠、黑仁、乌珠、乌轮、乌睛、神珠、青睛。位于眼珠前端正中央,形圆,无色透明。因透见其后内黄仁之黑褐色而得名。凡病变常易失却其透明而致视力障碍。黑睛边缘紧接白睛,二者

  • 肝虚

    肝脏亏虚的一类病证。如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则使人恐惧胆怯。肝不藏血或肝阴亏损,则多梦易惊,卧寐不宁或筋痿无力、爪甲枯脆等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

  • 惊风预治法

    凡急、慢惊风的发生,必先有其前驱症,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如小儿急性热症,高热,腮红面赤,两目似怒,直视不转,此将发惊风之候,宜服当归龙荟丸,泄肝胆经火,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如小儿吐泻不止,见其手

  • 太乙神针集解

    见太乙神针条。

  • 解暑三白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茯苓、泽泻、白术各二钱,生姜三片,灯草二十茎。水煎服。治冒暑作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