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著作。上海中医学院编。此书共载程氏医案168则,包括22种病证。处方精炼,用药轻灵。198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灸法之一。以细竹管(箭竿)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另端置炷施灸。《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用治口眼歪斜、耳疾等。
经穴名。代号KI4。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治咽痛,气喘,咳血
豪与毫通,即毫针。《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
推拿手法名。在患者肢体的内侧面,由远端推向近端。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炁,同气。脐带的别名。
汉代官吏。为护乌桓校尉。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病重时取刀自刺。训闻有病者,以医药治疗之,愈者甚众。
病名。多由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炎,或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症见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若因感受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如属肾阴虚亏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
【介绍】:清代医家。字在章,安徽歙县人。精于医术,钻研伤寒、温病之学,撰有《伤寒论条辨续注》,删减前人对《伤寒论》注释的繁复部分,并加个人见解加以续注;另对吴又可之《温疫论》一书加以补注而成《温疫论补
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作昏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