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医官使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见《中医方药学》。为小飞蓬之别名,详该条。
《石室秘录》卷六方。大黄、甘草各五钱,当归四两,炒荆芥、黄芩、防风各三钱,黄芪、茯苓各三两。水煎服。治汤火所伤,遍身溃烂。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即宗气外泄。其表现为气喘,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跳动太过,动而应衣、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见证。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
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即九转黄精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