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

病证名。指在两次月经之间,即细缊之时,有周期性出血,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或伴轻微腹痛、腰痠的病证。亦称经间出血。常因肾阴虚湿热血瘀所致。因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阳不足精血亏损,于絪组之时、阴虚火伏、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致出血者,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红、无块,腹不痛,头昏腰痠,大便结,小便黄,治宜滋阴止血。方用两地汤二至丸;若宿有湿热,蕴伏下焦,絪缊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热,热伤冲任致出血,症见出血量少或多,色红质粘腻或兼赤白带赤带。神疲乏力,骨节痠楚,胸闷纳呆,治宜清热除湿止血,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当归阿胶、加小蓟茯苓薏苡仁苍术;若胞脉宿有瘀滞,经间期阳气内动,血因瘀滞不得流通,损伤胞络,致出血,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两侧刺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猜你喜欢

  • 杉木皮

    出《分类草药性》。即杉皮,详该条。

  • 金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金疡。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症见白睛上生形如玉粒的小泡样颗粒,周围绕以赤丝。自觉眼部隐涩不爽,畏光流泪。类今之泡性结膜炎。治法:宜清泻肺火,方用桑白皮汤加减。若红

  • 骨风木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 铜人内景图论

    书名。郑守谦撰。本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是一种中西医合参的著作。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 通髯

    两颊的胡须上连耳前鬓发。《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

  • 石辣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推粪虫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治脏者治其俞

    选穴法之一。出《素问·咳论》。指五脏病变当取相应经脉五输穴中的输穴(张志聪解释作五脏背俞)进行治疗。

  • 至宝锭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至宝锭。橘皮、炒山楂、全蝎、炒麦芽、蝉蜕、制白附子、天麻炒槟榔、羌活、僵蚕(麸炒)、钩藤、胆南星(酒蒸)来知母、紫苏叶、薄荷、藿香、滑石、雄黄各150克,神曲(麸炒)、茯苓

  • 目妄见

    证名。为患者自觉目视有各种异常所见者。出《灵枢·癫狂》。①指眼外观正常,而自视有各种异常改变者,为多种眼疾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亦无外症,然无中生有,如游丝、结发、飞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