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称背伛偻、大偻。指曲背俯身、脊椎突出。《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
证名。指正气不足所出现的热证。《此事难知·热有虚实外何以别》:“若骨痿、肉烁、筋缓、血枯、皮聚、毛落,五阴不足而为热病,是虚热。”多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证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枝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解剖学同名骨。趾二节,余趾皆三节。
是治疗出血证的方法。出血的原因多种,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祛瘀止血、补气止血等。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