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介绍】:见朱有治条。
《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介绍】:明代医家。字子郁,号月池。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名医李时珍之父,精研医药,对李时珍很有影响。著有《四诊发明》、《痘疹证治》等书,已佚。并对宋代崔嘉彦的《脉学举要》加以删补。
书名。12卷。明·江瓘编辑,其子应宿增补。成书于1552年。后经清乾隆年间魏之琇等重校,即今流通本。全书集录明以前历代名医治案,按病证分类编纂。分205门,包括急慢性传染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妇、儿科
【介绍】:见邹福条。
证名。指气机郁结所致的胁痛。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阻络痹所致。《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甚则可见胁痛难忍,或胁腋牵痛,烦躁易怒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庚辛即庚日与辛日。庚辛属金,金分阴阳。庚为阳金。内应手阳明大肠经,故大肠为庚日,辛为阴金,内属手太阴肺经,故肺经旺于辛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见六种新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