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枨后生

枨后生

见濯之《胎产须知》。即胀后产。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杨氏提纲全书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 糖刺果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青木香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 圆癣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 粟米喉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 年希尧

    清代官吏。字允恭,号偶斋主人。广宁(今辽宁锦州)人。其父年遐龄曾任清代湖广巡抚等职,兄年羹尧亦任高职。他曾任工部右侍郎等职。因平时浏览金、元名家等著述,并嗜好搜集良方,曾辑刻有《经验四种》(1717年

  • 手厥阴心包络经

    十二经脉之一。原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

  • 瘀热在里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

  • 张子发

    【介绍】:参见张果条。

  • 李文煌

    【介绍】:清官吏。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公元1652年进士。喜好医方。因幼科最难调治,其中痘疹传变尤速,故留心辑访良方。后得《建松堂简易痘疹良方》,一名《济幼慈航》6卷,刊刻行于世。首绘儿面应身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