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
①留于大络之邪。《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②特殊的邪气。《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
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①有预防疾病的含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并提出一些内服药预防疫病的方法。②有早期治疗的意义。“上工救其萌芽。”如见头目眩晕、大拇指和次指麻木、
病名。指水饮酿痰,流聚胸胁之间而成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本病与饮癖相类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出《隋书·外国传》。即胞衣。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儿科心法要诀》。①指婴儿生下后不啼。即初生不啼。详该条。②指产妇将胎儿娩出后出现的昏迷不知人事。
病证名。又称伤胃吐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踧,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详伤胃吐血条。
推拿穴位名。①位于眉心至前发际一线。见《幼科铁镜》。又名额天门。由眉心推至发际,称为开天门。能发汗解表。②即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出《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门即神门,乃乾宫也。”参
病名。生于踝部的流痰。证治参见流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