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桡侧。能退热发汗。治小儿汗不出、热不退、急惊风,口眼歪斜等症。《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一扇门穴,在食、将两指根夹缝中,……掐揉之治小儿汗不出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书名。一名《蜀本草》。20卷。后蜀·韩保昇等撰。据《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称:“韩保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指《新修本草》中图经部分)相参校正,更加删定。”已佚。
病名。即脚根喉风。详该条。
出《救荒本草》。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小儿紧唇,详该条。
见清·曾鼎《妇科指归》。指差经。详该条。
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