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诗词古文>庞德公生平

庞德公生平介绍

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庞德公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查看庞德公的诗词古文

后世纪念

  襄阳鹿门寺中有三高祠、庞公制药洞、拜师堂等与庞德公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其中三高祠建于嘉靖四年,前身为庞公祠,初建时间无史可稽,后被三高祠所取代并受后人祀拜。

  三高祠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士庞德公和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而建。三高祠现有后殿三间,殿后有“灯公泉”、“暴雨池”,前有“龙泉池”等景。古往今来,均为游人所向往。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多有吟诵。襄阳鹿门寺中还有庞公制药洞、拜师堂等与庞德公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生平

耕读为业

  庞德公,字尚长。(然而宋书此处的尚长应是指后汉的隐士向长,而非庞德公之字)襄阳人,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从来没有进入过城府。平日在田里耕作耕作,夫妻相敬如宾。休息时,正襟危坐,以弹琴、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神情严肃。
友善好客

  庞德公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极为友善,亲密无间,过往颇多。曾与司马徽、庞统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欢聚,荡舟或涉水相访,无牵无挂、自得安闲。

  有一天,司马徽来庞德公家,恰巧德公渡沔水去极少,祭祀先人的坟墓,他竟直入庞德公家的房屋内部,把庞德公妻子儿女叫来,并要求他们快点做黍饭招待自己,并说:“徐庶曾说有客人要来与我和庞德公谈论。”庞德公妻子儿女皆罗列食物,拜司马徽于堂中,奔跑着供设饮食。不久,庞德公回家,和司马徽见面,朋友之间竟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没有主客之分。

  司马德操小庞德公十岁,把庞德公当兄长,称庞德公称为”庞公“。“庞公”之名由此而来。

淡泊名利

  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进府,庞德公都不屈身就职。于是,刘表亲自去聘请庞德公。

  刘表对庞德公说:“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德公笑着回答刘表:“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晚上有归宿,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万物都是只为各自得到栖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庞德公以耕作为业,所以他的妻子儿女在前耕耘。刘表指着他的家人问庞德公:“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

  刘表问庞德公危险的原因,庞德公回答说:“尧、舜将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而没有偏爱;让他的儿子在民间生活,而无骄傲的神情。丹朱、商均和我,得以保全生命而终。禹、汤虽得到了天下,便把国家交给自己的亲人,使桀败退,迁徙南巢;纣的首级被悬挂在周的旗织上,而他们的宗族被敌人俘获。禹、汤难道不比丹朱、商均愚蠢?这就是其处境危险的原因。周公摄政时,杀害他的兄长。如果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汤羹,居住蓬蒿下面,哪有像这样的危害!”刘表只得叹息而去。

诲人重教

  庞德公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每次探访庞德公,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后来诸葛亮逐渐得到庞德公的注意和重视。

  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年少时纯朴诚恳,还没有人认知。只有庞德公重视庞统,后来庞德公又向司马徽推荐庞统。司马徽便与庞统谈论,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感到非常惊异,叹服地说:“庞德公实在是知人,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呀。”并称庞统是南州士之首。

隐居鹿门

  后来,庞德公带着妻子儿女登鹿门山,以采药为原因,不再归来。

家庭成员

  庞山民(又作庞倦民),魏黄门吏部郎,娶诸葛亮二姐为妻。

  庞焕,字世文。晋牂牁太守。

从子

  庞统,字士元。刘备谋士,任军师中郎将。

  庞林,庞统之弟,蜀荆州治中从事,后任魏钜鹿太守,封列侯。

猜你喜欢

  • 孟宾于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 张野

    (350—418)东晋南阳人,居柴桑,字莱民。学兼华梵,尤善属文。性孝友。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征拜散骑常侍,俱不就。入庐山,依慧远。后端坐而逝。

  • 严公贶

    生卒年不详。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后徙家梓潼(今属四川)。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幼子。德宗贞元中举进士不第。宪宗元和元年(806)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告捷官(杨于陵《贺收剑门表》),其后仕历不详。权德舆称其“以修词为州党所荐”(《严震墓志并序》)。事迹略见《元和姓纂》卷五、《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1首。

  • 吴烛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其《铜雀妓》诗1首,出《乐府诗集》卷三一。

  •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郑禧

    平江路人,字熙之。师法董源,善画山水,用墨清润可爱。墨竹禽鸟,学赵孟頫。

  • 朱氏

    南京人,佚名,史忠妻,号乐清道人。喜画小景,工篆书,解音律。

  • 钟允谦

    钟允谦,字汝益。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知浙江宁海县,升刑部主事,出知福州府,转莱州知府。卒于官。与父芳同祭乡贤。明陈是集《溟南诗选》卷二有传。

  • 纪映淮

    纪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

  • 钟辕

    钟辕,字圣舆,历城人。康熙丙寅拔贡。有《蒙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