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诗词古文>杨巨源生平

杨巨源生平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查看杨巨源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萧德言

    萧德言(557—654)南朝陈、隋唐文学家。字文行。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后落籍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朝陈亡,徙关中,后至京师。隋文帝仁寿间授校书郎。唐太宗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时李治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赠太常卿,谥博。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参与编撰《括地志》,著有《萧德言集》30卷。

  • 幸元龙

    (1169-1232),南宋臣。字震甫,号松垣,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庆元五年进士,调湘阴簿。居家十馀年,嘉定七年,出为京山县丞。宝庆二年,两次上书,并致书宰相史弥远,为真德秀、魏了翁等鸣不平。史党劾其越位言事,勒令致仕,时年五十八。绍定四年,再上书,请戮史弥远以谢天下。次年卒,年六十四。著有《松垣文集》,已佚,后人辑有《重编古筠洪城幸清节公松垣文集》十一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证,谓为伪托(卷一七四)。今存清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 元日能

    元日能(生卒年里不详),金人,与刘瞻同时。生平无考。生平事迹见《中州集》卷八。

  • 徐昭文

    绍兴上虞人,字季章。从韩性学《尚书》,闭门力学。后应辟为吴淞教官。有《通鉴纲目考證》。

  • 高克礼

    高克礼[元](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字敬臣,(一作敬德),号秋泉,河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工散曲。性淡泊。以荫官至庆元理官。为政以清净为务,不尚苛刻。克礼工古今乐府,有名于时。尝和杨维桢西湖竹枝词。所作散曲,今见雁儿落过德胜令二支。

  • 储昌祚

    储昌祚(1559年-1630年)字肩宇,南直隶宜兴人。晚明官员。储昌祚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甲进士。历任鄱阳、浦城知县,政绩卓著,离任后,在两县均入祀名宦祠。升任重庆兵备佥事,致仕归里。储昌祚为官清廉,不赞同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认为他们“非学而聚徒标榜,伐异党同”,不符合其心中士大夫的标准。弟储显祚亦为进士,官至湖南按察使。清光绪《重刊宜兴县旧志》二人皆有传。

  • 李贤(原德)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 张璧

    (1475—1545)明湖广石首人,字崇象,号阳峰。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累进左谕德,出典南京乡试。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卒于官。生平与物无竞,天下称为长者。有《阳峰家藏集》。

  • 叶著

    叶著,字絅中。程乡(今梅州梅县)人。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解元。著有《学一斋诗草》。清光绪《嘉应州志》卷二三有传。

  •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