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ù

【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具丙之后,见《风俗通》(1,12,15,60)。②朝鲜族姓。【望】 中山、魏郡(17,21,418)。【布】 北京(92)、山西汾阳(278)、河北五莲(290)、浙江新昌(379)、余姚(389)、台湾高雄、屏东(68,261)、黑龙江尚志、双鸭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具瑗,汉时元城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后封武阳侯(6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吉林之蛟河,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山西之大同、忻州,浙江之余姚等地均有。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大夫具丙之后,” 此以名为氏。② 《姓氏词典》据 《元和姓纂》 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系春秋时郑公子具的后代。” (按: 公子具,食采于开封,因以 “具封” 为氏,亦为 “封具” 氏,姑收录以备考。)

汉代有具褒,中山太守; 后汉有具瑷,宦者,中常侍; 明代有具春,弘治举人,任知县。

猜你喜欢

  • 烏迪爾

    读音:Wūdí’èr【源】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部分奇勒尔人后融合于赫哲族中(429)。

  • 懸潘

    读音:Xuánpān【源】 悬潘,春秋时卫太史柳庄之食邑,因氏(7,12,17,60)。【变】 一作〔县潘〕(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云: “悬潘,卫大夫柳

  • 渴獨渾

    读音:Kědúhú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渴烛浑”云: “……一作渴独浑,即可足浑。”

  • 读音:Shǔ【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拓王

    读音:Tuòwáng【源】 ①拓王本高丽族之一小国,归魏后,以国为氏(70)。②北魏伏波将军王罴,镇武川,孝昌三年赐姓拓王氏,见《周书·王盟传》(6,12,27)。③汉司徒王允之裔王思政,西魏废帝二年

  • 敷辰

    读音:Fūché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变】 一作〔敷臣〕(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兀里坦

    读音:Wùlǐt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 广平(71)。

  • 普屯

    读音:pǔ tún【源】 东晋末至隋初,北方鲜卑人有普屯氏(78)。【变】 一说,即普乃氏,后改为周氏(27,4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周书》 云: “辛威赐姓普

  • 幹獻

    读音:Gànxiàn【源】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司徒华定之后为干献氏,见《世本》(4,7,12,60)。宋公族之后有干献氏,见《路史》(17)。②春秋时晋大夫范皋夷食采于干献,因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

  • 泰楚魯

    读音:Tàichǔ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浑春、音楚等地(23,63,180,260)。 【变】 ①后改为鲁氏(180)。②作〔秦楚鲁〕(180),误。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太楚鲁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