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录

读书录

十一卷,《续读书录》十二卷。明薛瑄(1389-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少时从父读《四书》、《五经》。及长,师事魏希文、范汝舟。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时权臣石亨当朝,他托病致仕,居家八年,从学者甚众。其学以周敦颐、二程、朱熹之学为本,并力图在某些方面为朱学补苴圆融。著有《薛文清公全集》等书。他自称受张载“心中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读书录》卷一)一语启发,每读书有所心得,随即笔录之,积二十余年终汇成《读书录》,后又陆续所录编成《续读书录》。书中主要论述性理之学,少则数字,多则十几字,上百字。他认为,太极即理,合天地万物之理,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就天地万物而言一物各具一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但动之前又是静,所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理在气中,二者不可分先后,一时俱有,既无无气之理,也无无理之气。关于太极和理的论述最后落在性上,认为性天地的本质,太极只是一个性字。性也是伦理纲常的核心,求道问学的目的在于“复性”。社会观方面,他在书中提出,法是因天理顺人情而为之防范的禁制,应当以公平正大之心制其轻重,不可因一时的喜怒而立法;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为政当以公平正大,是非毁誉皆所不虑,如果曲徇人情,则失公正之体,非君子之道。此书所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兼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故深受理学家推重,被视为明代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与胡居仁的《居业录》并称。弘治(1488-1505)中,给事中杨谦曾上疏,请将此书列于国学,供六馆诸生学习。因此书非成于一时,内容不免有重复之处。万历(1573-1620)中,侯鹤龄重加编辑,名《读书全录》,然删减不当有失薛瑄原意。万历四十二年(1614),张氏又据侯氏本编为《读书录类编》刊行,明人将此书与胡居仁《居业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称《三先生语录》,有《四库全书》本,《金声玉振》本。

猜你喜欢

  • 华岳图经

    二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华岳图经》清刻本,共二卷。兹篇全用古地理家法。山有支干,水有脉络。不同游记,点缀风景。夫图经之名,始见隋书经籍志。盖地理以图为主,图之注,即经。古人为学

  • 十三经集字摹本

    四卷。清万青铨(生卒年不详)撰。青铨字蓬山,江西德化(今九江市)人,以学官终老。此书名曰“摹本”,但不同于一般供学生习字的仿影,所集者系经书之字,并详及音释篆韵。卷前有道光庚戌三十年林则徐序,赞之曰“

  • 诗音表

    一卷。清代钱坫(1744-1806)撰。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大昕之侄。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贡生。官陕西州乾州直隶州州判。坫精通训诂,深于《说文》,学问与大昕

  • 经典通用考

    十四卷。清严章福纂。章福字秋樵,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诸生。潜心小学训诂,成《说文校议议》三十卷,另有著录。此书首有自序,作于咸丰丁巳年(1857),末有后序,作于咸丰辛酉年(1861)。此书大旨以

  • 尚论持平

    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清陆次云(生卒年不详)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后任河南郏县知县,一生著述很多。著有《湖壖杂记》一卷、《八紘译史》四卷、《译史》四

  • 范家集略

    六卷。清秦坊(生卒年不详)撰。秦坊字表行,号俨尘,江苏无锡人。秦坊一生善于著述,《范家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大概内容分为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闺范。包括自周秦以至明代时期的前贤人的格

  • 见闻纪训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著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

  • 楚辞韵解

    八卷。清邱仰文(1696-1777)撰。邱仰文,字襄周,号省斋,滋阳(今山东兖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四川定远知县。著有《省斋自存稿》、《楚辞韵解》。卷首有陆耀序,胡德琳序,作者自序,凡

  • 删补孟子约说

    二卷。清孙肇兴撰。是书于《孟子》一字一句,务必得其着落。如首章“曰孟子见,可知非梁王能致之也。曰叟,尊之也;正远之也,不远千里。所谓前王,非王前也。有以利直是下王曰何以利。说话曰:吾便不知有大夫等已教

  • 浯溪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字牧石,号堂,华亭(今上海)人,康熙间进士,官编修,坐事罢归。喜收藏书,著述甚富,尤工诗,著有《堂集》,能别开生面。其幼时爱诵《次山集》,读其所铭浯溪山水,心神向往、康熙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