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

二卷。宋杨亿(974-1020)编。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杨亿七岁能文,十一岁诏送阙下试诗赋,受宋太宗及大臣宠爱。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试翰林,赐进士。宋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参与编纂《太宗实录》。天禧四年(1020),真宗得风疾,刘太后干预朝政。寇准谋立太子,废刘氏。杨亿与谋,并草诏书。杨亿泄事与妻弟张演。致使丁谓谋杀周怀政,并召杨亿。杨亿恐惧。十二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景德二年(1005),杨亿等人奉命编《册府元龟》。修书之余,诸人写诗唱和,由杨亿编纂成集。是集收杨亿及刘筠、钱惟演、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刁衍、任随、张咏、钱惟济、丁谓、舒雅、晁迥、崔遵度、薛、刘秉十七人之诗,而杨亿序乃称属而和者十有五人。岂以钱、刘为主,而亿与李宗谔以下为十五人。诗皆近体,上卷共一百二十三首,下卷共一百二十五首。而杨亿序称二百五十首。不知何时佚二首。其诗宗法唐李商隐,词取妍华而不乏兴象。效之者渐失本真,惟工组织,于是有优伶挦扯之戏。石介至作《怪说》以刺之,而祥符中遂下诏禁文体浮艳。然介之说,苏轼尝辩之。真宗之诏,缘于《宣曲》一诗有“取酒临邛”之句。陆游《渭南集》有《西昆诗》跋,言其始末甚详,初不缘文体而发。其后欧、梅继作,坡、谷迭起,而杨、刘之派遂不绝如线。要其取材博赡,练句精整,非学有根柢,亦不能熔铸变化,自名一家。固亦未可轻诋。《后村诗话》云:《西昆酬唱集》对偶字面虽工,而佳句可录者殊少,故为欧公之所厌。又一条云:“君仅以诗寄欧公,公答云:‘先朝刘、杨,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岂公特恶其碑版奏疏,其诗之精工稳切者自不可废?二说自相矛盾,平心而论,要以后说为公。其书自明代以来,世罕流布。毛奇龄初得旧本于江宁,徐乾学为之刻版。以剞劂未工,不甚摹印。康熙四十七年(1708),长洲(今江苏苏州)朱俊升又重镌之。前有江苏常熟冯武序。冯舒、冯班本主西昆一派,故于此书极其推崇。然武谓元和、大和之际,李义山杰起中原,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皆以格调清拔,才藻优裕,为西昆三十六体,无西昆字。杨亿序此集,称取玉山策府之名,题曰《西昆酬唱集》。则三十六与西昆各为一事。武乃合而一之,实误。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0)王仲荦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清周桢、王图炜校注本。齐鲁书社(1986)郑时笺注本(全二册)。

猜你喜欢

  • 五经小学述

    二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庄存与弟之子。乾隆庚子进士,官山东滩县知县,在任明畅吏治,后乞归,著书、侍养父母。述祖传存与之学,研求精密,对于世儒

  • 虞初新志

    二十卷。清张潮(1605-?)编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清初文学家。以岁贡生官翰林院孔目。喜刻书,曾辑刻有《昭代丛书》、《檀几书丛》,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

  • 借闲随笔

    一卷。清代汪远孙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又号借闲漫士,嘉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诗考补遗》、《国语考异发正古注》、《借闲生词》等书。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仅有二十九节,内容主要是经史考辨评论,考

  • 诗论

    一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考据学家。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曾任太平州教授、吏部尚书等职。著有《禹贡论》、《演繁露》、《易老通言》、《考古论》等。《诗论

  • 周易爻徵广义

    六卷。清阎汝弼撰。阎汝弼字梦岩。山西寿阳人。清代吴日慎曾撰《周易爻徵》,以史言易,不尚老庄虚无之淡。阎氏以此为本,推广其义,打破汉宋界限,门户之见著成此书。书中训诂则遵汉字,讲义则遵宋学,间有与程朱异

  • 马孝女遗集

    一卷。清马延淑撰。马延淑,生卒不详,安徽怀宁人,州吏目马庆熙第四女,清末民国间女子。十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做针线事,闲暇时则随父亲读书史,聪敏过人。事亲至孝,有孝女之称。著述颇富,而在世仅二十年。其父马庆

  • 懿畜前编

    不分卷。懿畜后编不分卷。明黄道周撰,无序例。前编自汉至宋取诸葛亮、魏征等十二人为传,后编取明朝杨士奇、李贤、彭时等四十余人为传。庄起俦撰《道周年谱》称曰:“二编皆总厥大义,或详或略,非复史臣之所能到。

  • 八指头陀诗集

    十卷。清代释敬安(1851-1912)撰。敬安,俗姓黄,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幼年父母双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拜东林长老为师。于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学禅守戒,遍

  • 读礼通考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顾炎武之外甥。康熙庚戌中进士第二,官至刑部尚书。《乾学传》记载他以藏书闻名于当代,而当时通经学之士,如阎若琚等

  • 说文形声疏证

    二十八卷。清朱士端撰。参见《说文校定本》。是编乃是《说文校定本》的原稿。在成书过程中,朱氏寓居王引之家中,曾得王念孙指点,且与陈宗彝、汪喜孙、陈辂、俞正燮、臧相、陈潮往复辨难,随之取二徐本加以订正,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