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卷。李贤等奉敕撰。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初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1433)进士。英宗复位后,进为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宪宗即位,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宋二程门人所撰。二程,即宋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字伯谆;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出身于中等官僚家庭。他们的父亲程珦历任大理寺
六卷。正编九十卷。清丁日昌(1823-1882)督编。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官至江苏巡抚。此书专辑太平天国军入侵时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等江南诸地殉难绅士民人。事迹昭著者,列之于传;无事迹可考
二卷。明卜大同撰。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剿灭蕲、黄盗匪,因功升布政司参议。又因平定苗乱之功,擢福建巡海副使。其
四卷。清沈梅撰。梅字雪友,浙江会稽人,治法家言,兼研经学,著有《易书诗礼心解》,后多散佚,止存一百五十余条,分为四卷。卷首有贺熙龄、何绍基二序,卷末有谭光祜跋,极称沈氏其人。今按,卷一,解“讼·九二”
三卷。明汤光烈、汤頀著。两人生卒年均不详。汤光烈,号西麓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官海丰县教谕。汤頀号小麓,乃光烈之子。尝受业于张元祯。元祯携之入都欲荐之于朝,然因元祯卒而未成。光烈于正统中曾上《御戎疏》
三卷。元赵居信撰。赵居信,字季明,许州(今属河南)人。至治(1321-1323)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遵《资治通鉴纲目》之说,以蜀为正统。主要叙述了桓帝延熹四年(161)至晋泰始七年(271)的历史
十二卷。明李流芳(1575-1629)撰。李流芳,字长蘅,又字茂宰,号香海,又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嘉定(今四川乐山)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人,三赴会试均不第,筑檀园读书其中。工诗善书,尤
不分卷。辑佚书,清黄奭辑。黄氏曾辑有《乐纬》凡十八条,此《乐纬叶图徵》凡五十三条。明孙珏《古微书》谓“叶图徵”之义,曰乐不叶则不可以徵,不可以徵则不可以图也。叶图徵大旨谓音律之道可以上合天象,下通人事
一卷。明左春坊等撰。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为永乐十二年(1414)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邹缉等倡和之作。燕山八景,始见于金明昌遗事。《永乐大典》载洪武北平图经,亦具列其目。然如琼岛春云作琼鸟春阴、太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