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何联甲宰莱芜后,见旧史湮没,欲修新志,又感史料缺乏,遂集邑中人士毕松龄等先修莱芜县乡土志。《莱芜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此志内容简明,取材极精,可谓莱芜县方志的缩影,实为善本。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何联甲宰莱芜后,见旧史湮没,欲修新志,又感史料缺乏,遂集邑中人士毕松龄等先修莱芜县乡土志。《莱芜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此志内容简明,取材极精,可谓莱芜县方志的缩影,实为善本。
十八卷,附《释难》二卷,《析疑》一卷,《商是》一卷。清洪良品撰。洪良品字右臣,湖北黄冈人,同治七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自从清初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之后,继之而为东晋时晚出的《古文尚书》辨护的清代学者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
一卷。温廷敬撰。温廷敬为中国近代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序》说:“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始来告卜,作《洛诰》。”但是《洛诰》中的文字多不易理解。然而地下考古发现则给人们带来了解决一些难题的希
二卷。清郑献甫原著。杭辛斋疏订。郑献甫,字小谷,象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郑氏原书名为《愚一录易说》。书中对周易不章解句释,而是举一义而贯穿全线,对字义不明、前后矛盾之处皆加以订正,列举鸿博,朴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
四十七卷。明薛应旂(详见《宋元资治通鉴》)撰。所载上自洪武,下至正德,以续其作《宋元资治通鉴》。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故缺乏甄别,失之于轻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
十二卷。明张铨(?-1621)撰。铨字宇衡,明沁水(今属河南)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著有《国史纪闻》。此书以年月系事,有纲有目。起自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濠州,讫于武宗正德
一卷。清刘学宠辑。刘学宠,生平事迹不详。《诸经纬遗》全取之于元末明初的陶九成(守仪)《说郛·卷五》一书,共收四十篇:《易川灵图》《易通卦验》《尚书璇玑钤》《尚书帝命朝》《尚书考灵耀》《尚书中候》《诗含
四卷。清李因笃撰。李因笃(1661-?)字子德,更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县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强行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以母老多病上疏辞归。工诗文,长于音韵训诂。与李容、李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