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翠屏集

翠屏集

四卷。明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人。人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举进士,初授黄岩判官,后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10年。元末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洪武二年(1369)奉使安南。著有《翠屏稿》、《淮南稿》、《南归纪行集》、《安南纪行集》、《春王正月考》。是集为宣德三年(1428)所刊。据陈琏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作序。诗集为其门人石尧斋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今三序皆载集首,而诗文集总题为光斋编次,嗣孙德庆州训导淮续编。与序所称不同。其文神锋隽利,但稍乏浑涵深厚之气。其诗五言古体,意境清逸;七言古体,亦遒警,稍未脱元末绮缛之习;近体则皆清新,间有涉于纤仄者。《明史·文苑传》称张以宁在元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其时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张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亦以文章显,人呼小张学士。徐泰《诗谈》称张以宁诗高雅俊逸,超绝畦畛,如翠屏千仞,可望而不可跻。虽推崇稍过,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诗的成就。陈田则认为“《翠屏》一集,咀含英华,当为闽诗一代开先,二蓝十子,皆在下风。”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词话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生平见《仲氏易》条。据《西河合集·序》称:“此书本四卷,佚其二卷,不敢赝补,仅以半刊行。”由此可知此书为缺帙,并非完整。毛奇龄词作较优于诗,而且论词亦多有

  • 传经表补正

    十三卷,附经传建立博士表 一卷。清汪大钧(生卒年不详)撰。大钧字仲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平不详。本书为补正洪亮吉《传经表》而作。因为朱彝尊所撰《经义考》载有师承一门,实际上就是洪亮吉所本,但详

  • 唐石经考异补

    一卷(涵芬楼影印本)。孙毓修编次。毓修字星如,江苏无锡人。书不分卷,后有戊午二月孙氏跋。此书本是袁廷梼手写的钱大昕《唐石经考异》稿中,臧庸堂、顾千里、瞿中溶、袁廷梼诸家批校的签记。涵芬楼影印钱稿时,孙

  • 白氏长庆集

    七十一卷。唐白居易(772-846)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贞元进士,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后因得

  • 周易大衍辨

    一卷。清吴鼐撰。鼐字大年,号拙庵,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吴氏以为说易大传大衍之数者自京房以下凡十三家,皆出于支离附会,唯元儒石涧老人之说得之。故罗列诸家之义加以驳正,而折衷于孔子。谓太极一而已,衍而为

  • 龙城札记

    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充湖南学政,乞养归田。主讲浙江书院二十余年。著有《抱经堂文集》等。此书为作者掌教常州龙城书院

  •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茶香室丛抄

    二十三卷、续抄二十五卷、三抄二十九卷、四抄二十九卷。清俞樾(见《诸子平议》)撰。此书是一部杂纂之作,共一百零六卷。因俞樾之妻姚夫人居室名为茶香室,俞樾为纪念夫人,以书自娱而撰此书,特命名为《茶香室丛抄

  • 古洪范

    一卷。宋贺成大撰。成大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古洪范》书前有自序。成大认为,《洪范》一篇自“三、八政”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因援朱熹《大学》分经、传之例,将“九畴”的每一畴各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以禹所

  • 少岳集

    四卷。明项元淇(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项元淇,字子瞻,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南京太学生,谒选得上林录事。后以赀为光禄寺署丞。此集乃其弟元汴所刊。凡元汴与元淇唱和诸作亦附入。近体颇受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