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汇订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离骚汇订》、《屈子杂文笺略》,为王氏研究《楚辞》专著。此二书曾合为一书,名为《楚三闾大夫赋》,王氏自题云:称三闾大夫,不称屈子,是“昭其职也”,不称“词”,因“楚词”包括宋、景等作品,“非屈子之专书也”。不称词而称赋,是“从《汉志》也”。可见是突出屈原及其作品的地位。《离骚汇订》四帙。一帙为卷首,其内容有:王氏自序,屈子三闾大夫赋总题,汇订目录,楚三闾大夫像及四言八句像赞,离骚汇订姓氏(王逸、洪兴祖、朱熹、徐焕龙、林云铭、朱冀),小论,司马迁《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贾谊《吊屈原赋》,离骚白文(有注音、分三段),汇订正文,《书离骚后》,《读离骚有感》七绝二首,六帙后有总跋。二、三、四帙释《离骚》正文。称《汇订》,即对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徐焕龙《屈辞洗髓》、林云铭《楚辞灯》、朱冀《离骚辩》加以汇订,间采六家之说,在按语中抒发己见;对林朱二家,拨正尤多。有时只引诸家言,不写按语。五、六帙为《屈原杂文笺略》,收录《离骚》之外屈原诗作(但《九歌》合二湘、二司命各为一篇),二招不划为屈原作品。《笺略》有序,各篇有题解,篇末有《总论》一段。此书明显特点是精于文义阐发。对《离骚》篇章结构的理解比较切实深入。如将全诗分为三大段及限定起止处(“岂余心之可惩”以上为一段,“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以上为二段,至尾为三段),广为今人所采用。对求女一段分为三节,并且揭示三节间的内在联系,颇合诗义。对于林、朱的文义错误阐发,能深入拨正,令人信服。对于诗句能前后联系加以诠释,如释“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能紧承上文分析,使文义不至割裂,又令读者看清诗人思想感情发展脉络。在文字训诂上,也有超越王逸、洪兴祖、朱熹之处。如“瞻前而顾后兮”,王逸注为“前为汤禹,后为桀纣”,朱注“前为往昔之是非,后谓将来之成败”,王注谓“只是往古今来耳”,更为合理。此书失误之处也极明显。如说《天问》是楚人哀痛屈原,因而从颓垣断壁间汇余编次,其中不无遗漏,而后人强为联络照应。此纯属臆测;称《远游》不及南方,也不符原诗实际;在字句训诂上也有穿凿不通之处。如解“理弱而媒拙”句,认为屈原是以贞而不字之淑女喻隐而不仕之高人,劝其出仕,天下莫强于理,何必患其强弱。诸如此类,犹如呓语。版本有:《离骚汇订》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原刊本,清华大学藏。《屈子杂文笺略》康熙六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乾隆间修版印本,北京师范大学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雅书局丛书》本。题为《屈子离骚》三卷、《杂文笺略》二卷。

猜你喜欢

  • 尚志居读书记

    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 三体合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满汉字心经附注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该心经、附注由梵策译,现存译出本有七种:一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班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在龙藏翔字函。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名异译有四种。即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在龙藏翔字函,宝

  •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 烟波渔隐词

    二卷。宋宋伯仁(约1235前后在世)撰。宋伯仁生平详见《西塍集》辞目。是集凡二卷。所收之词,尽作于淳祐元年(1241)。其词牌皆〔水调歌头〕,以咏吕望、范蠡、陶潜诸人。又有潇湘八景、春雪四时景,亦各系

  • 英夷入粤纪略

    二卷。未著撰人。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844-1845年),记事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赴粤禁烟,止于二十四年(1844年)耆英到粤办理善后,主要内容记载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一年(

  • 韵白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与《韵学通指》相呼应。论者谓是书大抵审定今韵之功多,而考证古韵之功少,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焉。是编有顺治五年(1648

  • 客滇述

    一卷。明顾山贞撰。顾山贞,江苏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遗民,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客滇述》记明末清初之际川贵之变,记事用明代年号,起自崇祯元年(1628),农民起义发难,至吴三桂平定川贵时止。

  • 长沙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吕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县人,举人,曾任长沙知府。张雄图字励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时为名士。王文清字九溪,湖南宁乡人,曾任宗人府主事、三礼馆律吕馆纂修,经史馆

  • 北齐人书左氏传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

  • 三华集

    ① 十八卷。明钱子正、钱子义、钱仲益合刻。钱子正、钱子义兄弟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皆工诗,子正有《绿苔轩集》六卷;子义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是子正之从子,名永升,以字行。有《锦树集》八卷。三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