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斋诗集
十六卷。清翁心存(1791-1862)撰。翁心存字二铭,号遂庵,谥文端。江苏常熟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心存精研经史,著有《知止堂集》。该诗集于光绪丁丑(1877年)刊行。集中五言诗、七言诗皆有,主要内容是借物言志,表达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心声。如作于道光年间的《柘湖钓鱼词》中“莫言彻底鱼能数,如许波深下网难”以及“沉吟便欲驻竿去,恐有骊龙未吐珠”之句,寓意深远。集中还有论诗绝句十八首,第一首和第三首诗句尤佳。有光绪丁丑(1877年)常熟翁氏刊本。
十六卷。清翁心存(1791-1862)撰。翁心存字二铭,号遂庵,谥文端。江苏常熟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心存精研经史,著有《知止堂集》。该诗集于光绪丁丑(1877年)刊行。集中五言诗、七言诗皆有,主要内容是借物言志,表达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心声。如作于道光年间的《柘湖钓鱼词》中“莫言彻底鱼能数,如许波深下网难”以及“沉吟便欲驻竿去,恐有骊龙未吐珠”之句,寓意深远。集中还有论诗绝句十八首,第一首和第三首诗句尤佳。有光绪丁丑(1877年)常熟翁氏刊本。
《大唐内典录》称《一切经音义》为《众经音义》。详见“一切经音义”。
不分卷。清陆漻撰。陆漻(约1657-1727),字其清,山东平原人,寄居苏州,以行医为业。年少失学,典衣节食,以抄书换钱入肆购籍,好书之癖,常人不及。因得书不易,每得书而归,将书端置于几,揖而后藏,其
四卷。清关天培(1871-1841)撰。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庆八年(1803),由行伍考取武生,拨补外委,历升千总。道光十三年(1883),累官署江南提督。次年,授广东
六册。宋汪应辰辑苏东坡书帖。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官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汪氏工于笔札,名重天下,刻苏东坡帖于成都西楼,共三十卷,但原刻本已散佚,只剩残帖十卷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毛诗类释》)撰。栋高为清初著名经学家,著有《春秋大事表》五十卷。《春秋列国地形口号》正文为七言韵语,共一百一十三首,目的是便于读者记诵。内容包括春秋列国疆域、列国险要地势、列国重
一卷。明孙铨辑、孙奇逢订正。孙铨明末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为谱主之子。谱主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后为魏忠贤党排挤去职。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大安口,明廷
四十卷。清姚兆昌、周右修,蔡复午、袁承福等纂,王恩元续修。姚兆昌,字醇庵,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嘉庆十三年知东台县事。周右,字寄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嘉庆二十年知东台县事。蔡复
二卷。清崔适撰。适字适之,浙江吴兴人。清光绪举人。毕业于诂经精舍,为俞樾的高足。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其认为汉宣帝时,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西汉末古论始出,其传为刘歆所作,歆托名为孔安
卷。清代释函可(1611-1659)撰。函可,为清代寿昌(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禅门高僧宗宝道独弟子。因其弘法而罹难,被发配到东北,于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的千山驻足,开法于千山。函可,人称“剩人和尚”,又
七卷。见《春秋续义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