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璜川吴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璜川吴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五十四卷;附一种,二十四卷。清吴志忠编。吴志忠,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治经学颇深。志忠三世为书宦之家。曾祖容斋出生在新安璜源,后随父迁居上海,晚年从上海迁回吴县老家定居。并将自己的读书处命名为“璜川”,以此寄托他对新安璜源的怀旧之情。在此期间,惠栋等江浙名士慕名而来者,不乏其人。吴氏家藏书甚富,名重一时。后经战乱,书多散佚。吴志忠祖父吴懒庵特别注重古籍收藏,并汇刻《乐意轩书目》四卷,著有《懒庵偶存》八卷,《读史小论》八卷,均行于世,由于版本年久,被咬坏严重,于是重新对上述诸书校勘,更名为《经史论存》刊刻行世。其父吴英中年弃举子业,专门从事著述,独好儒家经典,著有《经句说》二十余卷。志忠秉存父业,辑先世所藏,惠氏父子所著《春秋说》、《诗说》、《大学说》,以及江永《群经补义》等书,题名《璜川吴氏经学丛书》,以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书后并附有其父所著之《经句说》二十四卷。此书目录:甲集:清惠士奇撰《春秋说》十五卷。乙集:清惠周惕撰《诗说》三卷、《附录》一卷,清惠士奇撰《大学说》一卷,清顾炎武撰《左传杜解补正》三卷,清惠士奇撰《礼说》十四卷。丙集:清惠士奇撰《易说》六卷,清吴鼐撰《三正考》一卷,清江永撰《群经补义》五卷,明周洪谟撰《疑辨录》三卷,清李崇礼撰《章水经流考》一卷,宋岳珂撰《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清华学泉撰《春秋疑义》二卷,宋彭耜撰《道德真经集注释文》一卷。附集:清吴英撰《经句说》二十四卷。有清乾隆刻本和道光十年(1830)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河工蠡测

    不分卷。清刘永锡撰。清刘永锡,字我彭,号竹村,宁海人。乾隆举人。阅历河干二十余年。此篇则其经验及见闻所集。清钞本。不分卷,分为十门:二难、四要、三急、五备、六宜、五忌、四慎、二禁、四约、三信。此编所论

  • 梁任公文钞

    三卷。清梁启超(1873-1929)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生平见《饮冰室合集》条。此编文钞,多系报章论说。如卷二之《国家运命论》、《国性篇》、《与革命相摈之原理及其恶

  • 冀县志

    二十卷。民国王树楠修。详见《河北通志稿》。冀县志自乾隆十二年重修以来,百余年间未再修。民国十二年(1923)邑人竭请王树楠纂修志书,遂于京师畿辅先贤祠设立志局,四年而书成,然至民国十八年(1929)才

  • 剪桐载笔

    一卷。明王象晋(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王象晋,字荩臣,山东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优游林下凡二十年,著有《群芳谱》三十卷等。《剪桐载笔》因奉使册封途中所作,故取义于“剪桐”。这部书

  • 诗经旁通

    十五卷。元梁益(生卒年不详,据《元史》记载,享年四十六岁)撰。梁益字友直,号庸斋,祖先为福州人,又自号三山。江阴(今属江苏)人。梁益博通文史,一生不仕,教授乡里,广收学徒。“学术醇正,为世师表”(《元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

  • 大事记讲义

    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吕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奏乞晚轮二员说书。夜轮讲官直宿以备顾问。徙汀州。著有《演易十图》《治迹要略》等。此书详叙北宋九朝事迹,而推

  • 文道希先生遗诗

    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自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今属江西)人,光绪进士。以一甲第二授编修。德宗超授侍讲学士,因劝其变法,被剥夺职权南归。文廷式工骈体,文词超群,诗文功力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

  • 书经大义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