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端毅公奏议

王端毅公奏议

十五卷。明王恕撰。王恕(1416-1508),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进士,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居官历中外五十余年,为人刚正清严,所引荐皆一时名臣。辞官居家后致力编著,有《石渠意见》、《历代名臣奏议》、《介庵奏稿》等。《王端毅公奏议》由两书合二为一:一为《吏部奏议》九卷,由文选郎孙交于弘治四年(1491)编次;一为兵部尚书王宪取王恕在任大理寺左寺副至南部兵部尚书时的奏议,编成六卷。最初在苏州刊刻,后又在三原重刻。《王端毅公奏议》于正德年已(1521年)由三原知县王成章编次刊刻。此集按王恕历官的先后顺序排列,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奏疏,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思绮堂文集

    十卷。清章藻功(约1711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注。章藻功字岂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工骈文,以新巧胜。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庶吉士。在官五月,即引疾归,事母终身。是书内容:卷

  • 日省吾斋读曲礼内则

    二卷。清王德瑛(生卒年不详)撰。德瑛山东福山县人,光绪《福山县志》曾著录。《曲礼·内则》所述,最切予人身起居动止,及事亲敬长之用,故王氏从《礼记》中将《曲礼·内则》篇择出,专为撰论。是书以实践为主,故

  • 灵华馆丛稿

    五卷。清陶宪曾(生卒年不详)撰。陶宪曾字伯成,一字梅先,安化(今甘肃庆阳)人。补弟子员,以入赀得国子监典籍,加五品衔。二十七岁而卒。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典籍,以校勘辑佚为主,兼及音韵训诂等。体例依照王念孙

  • 艮山杂志

    二卷。清翟灏编辑。翟灏,字晴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任金华教授。所著还有《四书考异》三十六卷、《尔雅补郭》二卷、《湖山便览》十二卷、《通俗编》三十八卷,皆刊行。民山志为残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

  • 春秋存俟

    十二卷。《总论》一卷。明余光、余竑同治。余光字希之,郡诸生,有文名,湛心著述,著有《春秋存俟》、《李贺诗注》及《耐庵集》。余竑字赓之,崇祯丁丑(1637)进士,以制举业与同年生夏允彝、陈子龙齐名,授宣

  •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

  • 雅乐发微

    八卷。明张敔(生卒年不详)撰。张敔铙州(今属江西)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律历。张敔论乐大旨以入声最低者为黄钟,最高者为应钟之变宫。是书自元声正半律之法以至乐器、乐歌、悬图舞表无不具备。后面又有《雅义

  • 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十六卷。清张问达(详见《易经辨疑》)撰。此本为传抄本,共十六卷,大体上仿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将《左传》之文,分国类聚,每事为一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事件的始末。首为《周天王传》,以下依次为

  • 尹文子校勘记

    一卷。清钱熙祚(生卒年不详)撰。熙祚一生长于校注,有《吴光郡校勘记》、《鬻子校勘记》,已著录。熙祚又引《道藏》本、吉府本、及《北堂书钞》、《群书治要》、《艺文类聚》、《意林》、《白孔六帖》、《长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