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注

春秋集注

十一卷。纲领一卷。张洽(1161-1227)撰。张洽字元德,清江(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皆能究其指归。嘉定进士,历任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善政,官至著作佐郎。除此书外,张洽还著有《春秋集传》、《春秋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皆佚。宋理宗知张洽家居著书,于是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张洽因此而升任知宝章阁。张洽《进书状》称:“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会于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可见此书是仿朱熹《四书集注》体例,旨在汇集诸家之说而斟酌发明。然通观其书,集解者多而发明者少。张洽为朱熹高足,其说亦多从朱子。如胡安国创“夏时冠周月”说,认为《春秋》经中如“春二月”、“夏五月”之记时,“春”“夏”为夏正,“二月”、“五月”为周正,朱熹曾反对此说,张氏捍卫朱子之说,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朱熹曾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认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吴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又说:“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又说:“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褒贬,却要去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得知他肚子里事?”(《朱子五经语类》)张洽继承朱子之说,认为:“《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明初科举,经义宗法程朱,乃以胡安国《春秋传》与此书同列于学官,作为解释程朱之说的权威。至永乐年间钦定《五经大全》,胡广等抄袭汪克宽《春秋纂疏》而为《春秋大全》,其说专主《胡传》,成为科场程式,此书遂被废弃。现存宋宝璠三年临江郡庠刻本、元延璠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务滋堂刻本。

四十卷。高闶(?-1153)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著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官至礼部侍郎。后因忤执政,一斥不复,家食累年,中寿而卒。学者称之“息斋先生”。此书为高氏晚年家居所著,大旨以程颐《春秋传》为本,故仍冠以程颐原序。其说则杂采唐宋诸家,以己意折衷,不复注明引者姓名。南宋古文大家楼钥《序》称:“自顷王荆公废《春秋》之学,公独耽玩遗经,专以程氏为本,又博采诸儒之说为之集注,其说粹然一出于正。”此书虽宗程颐,但却时有从违。如程颐据汉薄昭与淮南王书有“齐桓公弟”之语而谓公子纠为桓公弟,而高氏则依据三传、《史记》、《荀子》之文,谓公子纠为桓公之兄。但其大义则全主程氏。程氏《春秋传序》云:“后世以史观《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高氏发挥其说,认为孔子“惧先王经世之法坠地莫传,欲立为中制,俾万世可以通行,故假周以立法,而托始于隐公焉。且以文武之道期后王,以周公之事业望鲁之子孙也。以此推之,《春秋》固非一王之法,乃万世通行之法也。”主旨虽谬,然于考证亦有所得。如解“向戌盟于刘”云:“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内。刘,王畿也,岂有来聘鲁而远盟于刘者乎?盖下文有‘刘夏’,传者以为春夏之夏,与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文同,故误增‘于刘’二字耳。”其精辟若此。《四库提要》评其书“惟于地理少疏……然在宋代《春秋》诸家中,正大简严,实可与张洽相匹,非孙复、崔子方辈可几及”。清《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于此书采取最多。此书最早为南宋刻本,但原书久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及各书所引高闶说中辑出的。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十四卷,《四库全书》编辑者因其篇页繁重,乃析为四十卷。现存清聚珍版本、闽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荀氏九家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谓:“九家或云即淮南九师,或云荀爽集古易家凡是,皆非是。”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荀爽九家集注》十卷,因荀爽为主,故称荀九家,张氏以为荀氏九家即六朝人说荀易者,凡九家。学者

  • 勉行堂集

    三十卷。清程晋芳(1718-1784)撰。程晋芳,初名廷瑛,字鱼门,一字蕺园。原籍歙县(属安徽)人,后迁扬州(属江苏)。乾隆七年(1742)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参加纂修《四库全书》,书成,擢翰

  • 易学图说会通

    八卷。清杨方达撰。杨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江苏武进人。此书自序说“寻绎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是‘太极探原’,二是‘图书

  • 信摭

    一卷。清章学诚(1738-1801)撰,章学诚,见《文史通义》条。此书是作者的论著,论述与记载都较为广泛,上自经史百家,下到杂文短章都有涉及,有的地方是直接摘录,有的地方则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文史、

  • 叶赫那拉氏二日祭祀礼节

    清铭敦撰,铭敦,字稚荪,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是书记第一日祭为祭天,第二日祭为祭祖。共二段,每段之前,都有祭前戒备事宜、选择日期、执事人数、应用器具、厨役工资等。书后附有汉译清字祷告书一篇。其书

  • 吏学指南

    元徐元端撰。元瑞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未详。书成于成宗大德五年(1301),全称《习吏幼学指南》,书前有作者自序,称“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历代吏师,终继于恕刻轨范,类成一书,目曰《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礼记训纂

    四十九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江苏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性方正,人不敢以私心求之。家居,财足以自给,而常周济乡亲百姓,从

  • 仪真县志

    二十二卷。清陆师纂修。陆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康熙四十年进士,授知河南新安县,五十六年补知仪征县,后迁至广西道御使,六十一年卒。著有《巢云书屋》、《采碧山堂》、《玉屏山樵》等集。陆氏

  • 书目长编

    二卷。清邵瑞彭撰。邵瑞彭(约1878-1948),字次公,浙江淳化(今属浙江金华)人,目录学家。长期从政为官,因其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学界学者交往密切,著述很多。《书目长编》是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