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大事表

春秋大事表

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尚书质疑》)撰。此书将春秋列国之大事分类列表,有时令、朔闰、长历拾遗、列国疆域、列国爵姓及存灭、列国犬牙相错(附列国地名考异)、列国都邑、列国山川、列国险要(附列国地形口号)、列国官制、列国姓氏、卿大夫世系、刑赏、田赋、军旅、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附五礼源流口号)、王迹拾遗、鲁政下逮、晋中军、楚令尹、宋执政、郑执政、齐楚争盟、宋楚争盟、晋楚争盟、吴晋争盟、秦晋交兵、晋楚交兵、吴楚交兵、吴越交兵、齐鲁交兵、鲁邾莒交兵、宋郑交兵、城筑、四裔、天文、五行、三传异同、阙文、齐纪郑许曹宋吞灭、乱贼、兵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杜注正讹、人物、列女。顾氏用力最勤者乃《朔闰表》,此表专就置闰之事进行研究。春秋时用古四分历,十九年而置七闰,闰月位置并不固定,或在年终,或在某月之后。《春秋》经传所记载的置闰有失误之处,而杜注在驳正经传之失时,因推算不精,有时反以正为误,孔疏又加以发挥,使问题更为复杂,以致生出许多穿凿之说。顾氏在其弟子华纲之协助下,积十年之力,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逐年考证其闰月之设置,于前人失误之处颇多订正。如桓公五年《经》“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陈侯鲍不可能卒两次,故《左传》以“再赴”为说。杜注认为甲戌为前年十二月廿一日,己丑为当年正月六日。顾氏则认为桓公四年冬当有闰十二月,甲戌应是正月廿一,而己丑应为二月七日,经书“正月甲戌”不误,但甲戌之下当有阙文,而已丑上则脱“二月”两字,既纠正了《左传》、杜注之误,又破《公羊》、《穀梁》穿凿之说。时陈厚耀撰《春秋长历》一书,顾氏屡求其书而不获。此书之推论朔闰,采杜预隐公元年正月起辛巳朔之说,而陈氏则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杜说提前一月。《时令表》从《春秋》经传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差别之记载,逐条对比,以证明经用夏正,而《左传》则杂用周正夏正。表后附有《旁通诸经七种》,从《诗》、《书》、《易》、《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之记载以为旁证。《三传异同表》则于每条经文之下约举三传之文,显其相异之处,再引先儒评论,加以己意按断,简洁明快,可一览而知三传之异。《左传杜注正讹表》专以纠正杜注之讹。顾氏认为,杜氏“解释经传,不无龃龉,而其最大者尤在昭十五周景王葬穆后。杜注于此认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同齐斩,既葬除丧服,凉暗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明傅逊《左传属事》于杜氏之说己多驳正。顾氏认为,杜氏短丧之说“得罪名教”、“害于政事”,且导致“千古同病”。每表之后有总论,其议论多精彩之处。如《列国疆域表·晋疆域表》后论云:“周行封建,其势散;晋并列国为郡邑,其势聚。封建之不如郡县,自春秋之世不已较然哉!”此书为顾氏积四十年精力而成,可谓对《春秋》专门性研究之集大成者。现存乾隆十三年刻本、万卷楼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湖州词征

    三十卷,清朱孝臧(1857-1931)辑。朱孝臧生平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条。此集为其收编湖州地方历代词人作品之书。湖州因滨太湖而得名,辖地相当于今浙江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县。《湖州词征》根

  • 阳春集校本

    一卷。清王鹏运(1849-1940)校。王鹏运字幼遐,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桂林人。同治举人,官御史、礼科给事中。其著颇富,有《味梨词》多种。本书据鹏运自跋云:“《阳春集》刻本久佚,从彭文勤传抄汲

  • 医方选要

    十卷。明周文采(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1495),

  • 东书堂集古法帖

    十卷。明周有敦(生卒年不详)摹。周有敦,博学工于文词,善书画。此帖取材于宋淳化《绛帖》与《秘阁续帖》,同时又增入其它宋元墨迹;其中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为分卷标志。该帖中小楷及

  • 安庆府志

    十八卷。清姚琅等修,陈焯等纂。姚琅,号书岑,浙江石门人。清顺治九年(1652)拔贡,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员外郎、兵部职方郎中,康熙九年(1670)升任安庆知府,十三年去官。陈焯,字默公,号越楼,安徽桐城

  • 易义随记

    八卷。清夏宗澜撰。夏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推荐为国子监助教。此编乃夏宗澜在读御纂《周易折中》时意有所会而标记之,总汇而成。当时夏宗澜正跟随杨名时在云南,因为编修《周易折中》时李光地为总裁官,而杨

  • 知命录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知命录》一书以记录秦蜀的山川名胜的内容居多,是陆深于嘉靖十三年赴四川任左布政史的途中见闻编就。书名之所以叫《知命录》,是因为当初授职陕藩,路经杨州蜀冈,因诧

  • 半隐集

    十卷。明陈衡(约1431前后在世)撰。陈衡,字克平,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官亳州学正。著有《半隐集》。是集凡十卷。其中序四卷,记一卷,说一卷,诗四卷,末附杂文及陈衡外甥

  • 左传官名考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

  • 简端录

    十二卷。明邵宝(生卒年月不详)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伏诛,复出为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初卒,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