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决事

春秋决事

一卷。汉董仲舒(详见《春秋繁露》)撰,清马国翰辑。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如有大议,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他家中去询问,他的论对“皆有明法”。《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王充《论衡》说“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后汉书·应劭传》也说,朝廷常遣张汤向董仲舒询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一百二十三事,“动以经对”。《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董仲舒《春秋决狱》十卷。《崇文总目》作《春秋决事比》,说只存七十八事。该书久佚。清马国翰从《礼记正义》、《通典》、《艺文类聚》、《白孔六帖》、《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八节,编为一卷。大体上主张任德不任刑,以经术附会刑法,援礼入法,倡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该书开汉代以《春秋》断狱的先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除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外,还有王谟《汉魏遗书钞》辑本、黄奭《汉学堂丛书》及《黄氏逸书考》辑本(名为《公羊治狱》)、洪颐煊《经典集林》辑本(刊入《问经堂丛书》,题为《春秋决狱》),俱为一卷。

猜你喜欢

  • 郑堂读书记

    七十一卷。清周中孚撰。周中孚(1767-1831),字信之,别号郑堂,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少即好学,遍求诸史艺文志,致力目录校勘,尤重汉唐存佚考证。嘉庆元年(1796)被选为贡生,后屡试不第。客居上

  • 剪灯余话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 泼墨斋法帖

    十卷。明王秉錞(生卒年不详)辑。王秉錞,字和声。此帖无刻石年月,共有十卷,其中第一卷包括汉魏之际的邓骘、崔瑗、张衡、张芝、钟繇、阮咸、阮籍、向秀、曹植等;第二卷包括晋代索靖、张华、陆云、顾恺之、卫夫人

  • 汉宋易学解

    不分卷。清王希尹撰。生平事迹未详。北书首上下经,次上下系辞及说卦、序卦、杂卦。篇首并有法式善序。其易解先讲易象,再及义理,意欲合汉宋诸家于一炉。然作者造诣甚浅,训诂甚疏,其解易多失本意。今存纪氏嘉庆年

  • 汉学商兑赘言

    四卷。清豫师撰。豫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后有徐桐附识八则,及金文同、玉庆、刘名誉诸跋。《汉学商兑》为清方东树所撰。豫师之《赘言》认为:方东树所辨虽然很对,但徒争论于文字之间,以讼止讼

  • 礼杂议

    一卷。晋吴商(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商字里不详,据《隋志》知为晋益寿令,《晋书·礼志》称博士,本书答刘宝议亦称国子博士,盖又尝为此官也。《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晋益寿令吴商《礼难》十二卷,《杂

  • 善行录

    八卷。续录二卷。明张时彻(生卒不详)撰。张时彻,字维静,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东沙,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芝园定集》、《明文范》、《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等。《

  •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

    一卷。清陈培寿撰。陈培寿,字辅青,江苏丹徒人。瞿中溶已著有《汉武梁祠画像考》,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有石印本传世。

  • 群仙珠玉集成

    四卷。无编辑者姓名。此书第一卷为《赋》,二十二篇;第二卷为《论》,十七篇;第三卷为歌词,十六首;第四卷为钱道华《敲爻歌注》、李光元《海客论》。《四库提要》称此书“大概恍惚不可究诘,其词亦多涉于鄙俚”。

  • 春秋决事

    一卷。汉董仲舒(详见《春秋繁露》)撰,清马国翰辑。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如有大议,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他家中去询问,他的论对“皆有明法”。《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董仲舒治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