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卦变图说

易卦变图说

无卷数。撰者姓氏不详。据武林(今安徽贵池)人沈映钤所做跋,此书是借全谢山处本抄得。有人认为全氏即为此书作者。但尚秉和认为此书非为全氏之书。书中录入自汉儒、宋儒以至清所有言卦变者,并论列其是非,于各家卦变之弊端,指摘无遗。今存咸丰刊《述史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纪钱牧斋遗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末清初钱谦益事迹。现有《痛史国变难臣抄》附刊本。

  • 询刍录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取里巷相传讹谬之事,以及通俗俚语,各为疏证其出处,所以以“询刍”为名。篇帙甚短,仅十九条,千余字。有些内容可资考证之用。如“牵牛郎”条云:“小儿相牵,戏曰:‘牵

  • 谰言

    一卷。周孔穿(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穿字子高,孔子六世孙。曾和公孙龙会见于赵平原君家,与龙争辩坚白异同之论(见《孔丛子·公孙龙》)。《汉书·艺文志》儒家《谰言》十篇,《注》不知作者。颜师古曰:“

  • 凤池园集

    十六卷。清顾汧(1646-1712)撰。顾汧字伊在,号芝岩,北京大兴人。幼勤学能文,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后因事落职,又起用为礼部侍郎,再降为大理

  • 易经小传

    二十卷。明郑友元撰。据《湖广通志》,郑友元字元章,湖北京山人。天启二年(1625)进士,官至御史。该书将《彖传》接在经文卦辞下,而把《文言》之释彖者分出来附在《彖传》后面,接下来是《大象》、《爻辞》和

  •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

  • 周易示儿录

    三卷,清沈绍勋撰。此书是作者为其子写的周易教科书,故所论易学有关问题十分广泛。书分三篇。上篇十五章,论成卦之理,从宋人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先天后天河洛之说到汉人的世应、归游、互卦之学皆有论述。中篇分十五

  • 日讲四书讲义

    二十六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撰。玄烨(1654-1722)乃世祖(顺治帝福临)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在位期间,平三藩之乱、攻灭台湾郑氏政权、签订《中俄尼布

  • 晋书

    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579-648)等撰。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隋末进士,后任秦王李世民王府记室,协助筹谋统一,取得地位,官至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后封为梁国公。《晋书》是官修史

  • 乐类

    据《庄子·天运》篇,孔子所治六经有《乐经》。古文家认为《乐经》亡于秦皇焚书时。今文家则认为乐本无经,仅是附于《诗经》的乐谱,所以《汉书·艺文志》列乐类而不言经,下录《乐记》二十三篇,而于其它五经都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