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张氏著述颇多,有《千金方衍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本经逢原》、《诊家三味》、《伤寒大成》、《张氏医书七种》等书。学术上张氏对于伤寒的研究颇有成就。基本上接受喻昌、方有执的错简重订之说。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三十余年,推崇喻昌的《尚论篇》、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错简重订的重要医家。张氏认为伤寒与杂病是两类病,各有特点,治疗方法上可以互通。同时还认为伤寒与寒疫应当加以区分,不能混淆,而伤寒病是交霜降节气之后感受寒邪为病,而于春、夏、秋三时感受非时之暴寒,不能称之为伤寒病,此属寒疫之病,亦可称之为感冒。伤寒则是因寒水之季感受寒邪,故称之为伤寒,其它季节之病,是感受非时之寒气,故称之为寒疫,但非传染性疫症。伤寒之病,应抓住“阴阳传中”四个字,这是伤寒之纲要。伤寒六经在三阳刚有经府之别,邪入三阴,传经属热,三阴寒证无传经之变。张氏于杂病治疗中,其论血证,自成系统,颇有见地。因其受温补学派思想影响,治疗血证,不仅不避讳温热之品,而且反对过用寒凉,重视辨证,擅长温补。治痢强调病机在于肠道传化失职;治当重视脾胃运化,治疗尤当辨别寒热,用药重视寒气滞型,主张温里气机。这些充分体现了张氏对杂病治疗重视温补的思想。此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为张氏有感于历代诸家学说各异,互相辨诘,恒不能一,于是依照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体例,汇集古人方论,时贤名言,附以个人治案,编撰而成。是张氏杂病证治的经验总结。主要论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卷一至卷十二为中风门、婴儿门等,共十六门,每门之下又各分子目。卷十三至卷十六为祖方等,共九十四门,不另立子目。凡列每病先列《内经》、《金匮》之论,次引诸家学说,方药主治多依薛己《医案》、《景岳全书》,又间附个人经验。凡自古相传之说稍有晦滞者,即削而不录,其辞气不倡,辞意不达者,皆予以润色发挥,阐述其意。此书后附治例,采集历代著述六十余家,参考医籍百余种,博而能约,并能联系临床实际,颇具参考价值。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喻昌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医学思想,似与薛己、张介宾等相近。书中还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经验。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选方实用,颇为读者欢迎,流传较广。有《张氏医书七种》本。

猜你喜欢

  •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 读左一得

    四卷。清邱命三撰。命三,上杭(今福建上杭)人。该书是作者研读《左传》的心得体会,笔录而成。其中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如经义、文字训诂、人物史事、典章制度等有所论列。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精刊本

  • 武城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厉秀芳纂修,张大樽纂。厉秀芳,江苏仪徵人,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任武城县知县。张大樽,武城县儒学训导。厉秀芳任县令后,以邑志自乾隆县令骆大俊重修后,又将近百年未有踵其事者,遂于

  • 雪鸿堂文集

    ① 二卷。清李钟峨(约1716年前后在世)撰。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今四川通江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太常寺少卿。本集是其督学福建时所编,计有赋颂一卷,诗一卷,

  • 重修成都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玉宣修,衷兴鉴纂。衷兴鉴,高县人,训导。《重修成都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为十六卷首一卷,分十三门,依次为:天文、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列女、经籍、艺文

  • 括谈

    二卷。清代奕赓撰。此书记载内容除了清廷遗事、琐谈外,主要以记载清代朝政公规、章服制度、礼贤下士的事例、会典、通礼等为主,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书中考证较为详尽,是了解清宫廷生活、朝政始末等

  • 律易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缪氏作《律吕通今图说》后,恐律吕随纳音易位说失之臆断,于是由干支之位推天地之数,乃知律由声生,声由数定。又疑纯阳终不合声音之序,于是由八音所不收探声理

  • 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十六卷。清张问达(详见《易经辨疑》)撰。此本为传抄本,共十六卷,大体上仿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将《左传》之文,分国类聚,每事为一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事件的始末。首为《周天王传》,以下依次为

  • 华延年室题跋

    三卷。清傅以礼撰。傅以礼,生卒不详,原籍河北大兴,后寄居浙江山阴(今绍兴),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曾拟编纂一部《明史续编》,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有清宣统中大

  • 尹文子

    一卷。周尹文(约前350-285)撰。关于尹文子的生平,史书记载出入很大。今《道藏》本上下二篇,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其序曰:“尹文子者,盖出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