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讲义

尚书讲义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纠正了一些旧注的谬误。另撰有《子思子辑解》、《周易释》等。黄家岱字镇青,诸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卷首有黄以周及其兄黄以恭、其子黄家贷的序。本书融会《书》旨,贯通章脉,或设疑难,以发其蕴。本书特点是考据与义理并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禹贡》、《盘庚》、《大诰》、《洛诰》、《立政》各篇的训释与讲义,均明晰易了。此书所说不分今古文,其中有些解释也较为荒谬,但大致可取者居多。原书未至《泰誓》而止,以后数篇为黄家岱续述所闻而补充以成,但仍未完成全书。此书有光绪乙未(1895年)刊本。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宋史》本传。著述除《尚书讲义》之外,还有《鄮峰真隐漫录》。《尚书讲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作二十二卷,原书久佚,库书据《永乐大典》录出其文,依经文考次排订,厘为二十卷。该书以注疏为主,参考前人旧说,时出己意。体例为随经演绎,近似经幄讲章体。书成后,曾得到朱熹好评(见《朱子语类》),孙应时《烛湖集·上史越王书》称此书“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蔡沈撰《书集传》,多用其说。版本有《四明丛书》本。② 无卷数。明蔡璋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璋字达夫,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尚书讲义》惟循经文敷衍其义,无甚发明。

猜你喜欢

  • 后一捧雪

    二卷。清胡云壑撰。胡云壑,字士谵,一字蘅洲,浙江杭州人。生卒年未详。是编继李玉《一捧雪传奇》而作。以原书记莫怀古事,其义仆莫诚贞姬雪娘,皆为主捐躯。戚继光仗义为友,谊亦可钦。而怀古于此数人皆无所报,以

  • 词学全书

    十四卷。清查继超编。查继超字随庵,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编辑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毛先舒《填词名解》四卷,王又华《古今词论》一卷,赖以邠《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仲恒《词韵》二卷

  • 鲛绡记传奇

    二卷。明沈鲸(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沈鲸字涅川,一作涂川,浙江平湖人。生平待考。著有传奇《双珠记》、《鲛绡记》、《青锁记》、《分鞋记》四种。明吕天成《曲品》卷下著录为涅川撰,然又注谓“或云非涅川之

  • 竹垞文类

    二十六卷。清朱彝尊(约1629-1709)撰。生平详见《经义考》(辞目)此集收康熙十六年(1677)以前的大部分诗文,其中诗十四卷,文十二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撰著者称:“此集乃其未遇时所刻。中有《曝

  • 零陵县志

    十五卷,附补遗一卷。清稽有庆修,刘沛纂。稽有庆,字伯润,江苏无锡人,举人,曾任零陵县知县。刘沛,龙山人。《零陵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十五卷,附补遗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其子目曰星野、疆域、

  • 曹月川全集

    见《曹月川先生遗书》。

  • 李义山文集笺注

    十卷。清徐树谷笺,徐炯注。徐树谷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生卒年待考。徐炯字章仲,生卒年亦不详。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都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人。考旧唐书李商隐传,称有表状集四十卷。《新唐

  • 全唐诗说

    一卷。诗评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详见《弇山堂别集》辞目)。是二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实则割削王世贞《艺苑卮言》抄为两卷。王世贞著作,初无此二名。《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

  • 御定全唐诗

    九百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定。此集为唐代诗歌总集。又称《全唐诗》。系清彭定求、沈二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俞梅等十人,在曹寅组织下奉敕,以季振宜

  • 说文叠韵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熙载、袁康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袁康(生卒年不详)为刘氏弟子,字竹一,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此所谓叠韵,指古韵相叠。许氏《说文》于字下系声,字声二者有双声,有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