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义证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选注等所引,通为义证,略存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将有涉乎此者,庶其取焉。”可知胡氏此书,校勘注疏之外,尚通过辨误析疑,以证明《小尔雅》“犹系完书,未必多所窜乱也”。《义证》取证丰富,其所征引,有《尔雅》、《毛传》、《方言》、《说文》,以及郑玄、高诱、刘熙、王逸、服虔、应劭、郑众、贾逵、马融、赵岐等人注解之文,复广泛援引魏晋隋唐注疏采用《小尔雅》之例。丰赡的引证使胡氏疏证翔实严谨。《义证》运用大量训诂材料,对《小尔雅》或订正讹误,或申发故训,使诸多疑义涣然冰释。《义证》亦颇多失误,如对某些虚词训释不确;对连绵词、叠音词的性质认识错误,往往拆骈为单;使用术语有不相一致之处等。《小尔雅义证》虽有缺点,但仍是一部杰出的《小尔雅》注本,也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胡朴安评价云:“胡氏王氏之书(案:王煦有《小尔雅义疏》),皆感戴氏之驳难而起,故其搜集证据极为周密,而胡氏之书尤详,采辑经传疏选注,计千数百条。胡氏自谓‘略有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可见其精心注意之作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有《墨庄遗书》本、求是堂刊本、《聚学轩丛书》本,及据《墨庄遗书》本校刊之《四部备要》本。《四部备要》本易得。②十三卷。清胡世琦撰。胡世琦(1775-1829)字伟人、一字伟臣、号玉鐎,一作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山东费县知县。先后问学于姚鼐、程瑶田、洪亮吉、段玉裁等,其学能以声音、文字通训诂。另著《三家诗辑》,未竟而卒。是书依《小尔雅》原书篇目,博引古代字书辞书类书等疏通证明之,间亦纠正传本讹误。能以古音求古义,校释均精审,学者称之。段玉裁《与胡孝廉世琦书》云:“玉鐎孝廉足下,洛诵大著,真《小尔雅》之功臣也,校之也精矣,考之也博矣。援郑众、马融、贾逵《周礼注》以证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方六寸,皆不与郑康成氏同;又援《太平御览》引薮二谓之缶,证今本衍‘有半’二字,匊二谓之豆,证今本‘匊四’之误,钟二有半谓之秉,证今本夺‘有半’二字。东原先师所诋訾者,皆非本书之过,足见细心综核之美矣。”(《经韵楼集》卷五)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云:“与胡氏承珙同为《小尔雅》之学,又有胡氏世琦。世琦与承珙同族同时。所著之书亦名《小尔雅义证》。著书之时,承珙在京,世琦在里,各不相谋。其书与世琦之书互有异同,如《广诂》:‘掠,取也。’承珙引《说文》:‘掠,夺取也。’此字乃新附,非许书之旧,不得竟据为《说文》。世琦谓‘掠’字《说文》所无,‘掠’即‘倞’之或体。《说文》:‘倞,强也’。掠取犹言强取,古声同也。……凡此皆纠承珙之违。”是书原未刊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朱珔序存于《小万卷斋文序》中,刘聚卿刻《聚学轩丛书》取宋序附刊于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后。《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谓是书有台湾文海出版社《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云是本且附以洪亮吉、段玉裁《论小尔雅书》各一篇。

猜你喜欢

  • 荆溪唱和诗

    一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本书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间,顾从义、姚昭、董宜阳、冯迁、朱察卿、姚遇、姚遂、沈明臣八人同游荆溪唱

  • 邯郸县志

    八卷。明张第修,张成教纂,卢龙云续修,宋仕明续纂。张第,山东茌平人,曾任邯郸县知县。张成教,邯郸人,曾任陕西巩昌府通判。卢龙云,广东南海人,曾任邯郸县知县。宋仕明,广东普宁人,曾任邯郸县教谕。万历元年

  • 笠江集

    十二卷。明潘恩撰。生卒年不详。潘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恭定。事迹附见明史周延传。此集为诸生聂叔颐所编。包括赋诗五卷,策、表、笺、序、碑、记四卷,说、对、赞、志铭

  • 懿行编

    八卷。清李滢(1618-1682)撰。李滢字镜石,兴化(今江苏省)人,擅长作诗。《懿行编》之懿字多指美行、美德,故其命名。此书取自诸史中嘉言懿行等内容,分类标记而成,故称《懿行编》。书中每记一件事之后

  • 汉儒传经记

    二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前有汪滋畹序,后有自跋。其跋声称以两汉儒林传为宗,参照经典释文叙录,兼及其他书中有明征的,上溯周秦,以标明源头,下至三国,因还有汉代旧人。晋代以后,无关于

  • 李相国论事集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

  • 北行日谱

    一卷。明朱祖文(?-约1626)撰。祖父字完夫,自号三复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文少负节气,与周顺昌相友善,周顺昌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而被捕入狱,祖文私行入京,为周顺昌送饭送药,又为他奔走借贷以赎其

  • 周易图说

    二卷。元钱义方(生卒年不详)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今属浙江)人。尝举进士,其仕履不详。该书成于至正六年(1346)。上卷列7图,下卷20图。认为《河图》是作《易》之本,非兼取《洛书》。复认为朱熹《周易

  • 周礼今释

    六卷。清杜文灿(?-1886)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道光举人,曾官知县。师从陈澧(1810-1882)。另有《易大义补》一书,已著录。《周礼今释》一书,以清制阐释《周礼》制度。所释大多恰如其分。

  •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