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孟子外书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杨雄、韩愈、李翱与熙时子。是书大兴金绍纶校刊后,多暖渊、胡震亨二跋。另绍纶序中称,其受业于丁小山先生。先生得《周易·昌太史家》、《卢抱经》,先生亟称之,共相订正,欲广为流传。自汉以来,传记征引外书的不少,晋有綦母邃注《孟子》九卷,并注外书,今熙时子论中还引有四条。汉刘熙撰《孟子注》七卷,唐丁公著撰《孟子手音》一卷,此二书久佚,熙时子注中各引其一条。绍纶每句下附有案语,多所引证。又就《史记》、《后汉书注》等所引,而今书已失佚者另作一卷,附于其后。暖渊乃朱子门人,籍贯四川涪州,故序自署为涪翁。绍纶未及考出。该书刊于嘉庆二十三年(1817)。同时崇明人彦士作《孟子外书集证》。② 一卷。逸文一卷。清孟经国编辑。经国乃浙江会稽人,历充院道幕职。是书第四篇为正文,较他本多八章,他篇也间有异文。录熙时子注,而不标明,或删去,不说所据何本。据林春溥《孟子外书补证》后附经国答书,说得之梁苑老人,言家传此稿二十余世。其事甚奇。逸文则经国手辑,共五十九条,搜采很博,间附案语。书首有韩克均序,又有吴荣光、恒豫二序,则为经国所编辑。该书有道光十一年(1831)刊《闲道集》本。

猜你喜欢

  •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

  • 医方考

    八卷。明吴昆(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注》)撰。此书收集古今良方七百余首,按病证分七十二门,每门均有小序。卷一为中风、伤寒等门;卷二为斑疹、霍乱诸门;卷三为虚损劳瘵、五尸传诸门;卷四为脾胃、伤食诸门;卷五为

  • 白石野稿

    十七卷。明林魁(约1517前后在世)撰。林魁,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户部郎中,官至云南兵备副使。著有《白石野稿》。是稿凡十七卷。其中赋

  • 尚书绎闻

    一卷。清史致准撰。本书卷首有史致准“自识”,言其服官于滇,苦无书籍,箧中尚存王鸣盛《尚书后案》一部,闲暇时就取读寻绎旧闻,间有新得,辄笔识于上方,辑录为一卷,即此《尚书绎闻》一书。书中有不少确论,比如

  • 青虚山房集

    十一卷。清王太岳(1722-1785)撰。王太岳,字基平,号芥子。河北定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甘肃平庆道、西安督粮道、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四十二年(1777)命在四库全书馆

  • 公法会通

    十卷。瑞士Bluntschli撰,美国W.Martin译。Bluntschli,中文省译名为步伦。Milliam,中译名丁韪良。是书原以德文写成,后由刺了地译为法文,丁韪良据法文本译出。其卷一论公法之

  • 清室王公传残本

    一册。撰者不详。该书记清太祖第五子多罗贝勒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悫公塔拜、第七子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恪僖巴布泰等。书首已残,书中多朱批墨批,且多有涂抹之处。现存明清史料整理会藏稿本。

  • 周礼注疏删翼

    三十卷。明王志长撰。王志长(生卒年不详),字平仲。明代“三才子”之一,王志坚(1576-1633)之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万历中举人。事迹见于《明史·文苑传》其兄志坚传中,称其亦深于经学,尤精“三

  • 进藏程站

    一卷。清王世睿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邱县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泸州知州。雍正十年(1732),奉檄入藏,往返历九个月,因成此书,以记行程。首记自四川打箭炉起行,经襄塘、巴塘、江卡、乍了

  • 温公易说

    六卷。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封温国公,故后世称为司马温公。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