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音义

夏小正音义

不分卷。作者姓名未著。书为二册,前序未记年月,后有何焯康熙五十六(1717)之跋,其语意似作者为其熟知者,然游词闪烁终未能道出为何人也。检阅全书,屡见庄述祖之案语,案庄述祖,著有《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此书既采其说,则作书时间自在其后。据《清史列传》载,庄述祖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十七,推其生年,当在乾隆十五年(1750),而跋称康熙,则其为伪托明矣。再看注文,与庄书中文句音义大体相近,其最明显者,为书中有的注解,庄氏自以为是发明,而后人则以为是曲解,如“纳卵蒜”释为“纳民算各条”,此书亦依之,最为雷同。考庄著嘉庆十九年(1814)自序,略言:“嘉庆十四年(1809)之冬,始以所录《夏时明堂阴阳经》,及《夏小正诸本异同》,并所为《说义》,先刻卷。他若《夏小正音读考》四卷,《夏小正等例》一卷《注补小正等例》附卷,《夏时杂议》卷,皆未卒业,以纂集古文甲乙篇,中辍。今遭大故,草木余生,仅留残喘,恐旦暮填沟壑,乃取所未刻各种,更加芟并,益以近日所见,与前所刻三卷往往多不合者。然今之所见,未必尽是,昔之所见,未必尽非。即一人之管窥蠡测,犹复岐出不伦如此,况敢质诸人,而自信以为必然者耶?言之不文,略举前后之所以不相顾者,以示儿曹”。可见庄著屡易其稿,最后才成定本,此书所标音义,既与庄著同,则其为庄氏初稿无疑。至于其与刻本有详略,体例不同,盖经后来修改而成。此抄本简明易解,有优于刻本之处,如“农率均田”,不以均释泉,而从旧说等类。是书有抄本。

猜你喜欢

  • 楚北水利堤防纪要

    二卷。清俞昌烈撰。俞昌烈,字鸿甫,直隶京师(今北京)人。道光时参军湖北,后自容城移治鹤泽,功绩杰出。屡被委以重任。其于公务之暇,广搜博采,编为是书。同治四年(1865)湖北藩署刊本。共二卷,共图二十一

  • 公是先生弟子记

    四卷。北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御史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题曰“弟子记”而文章风格古雅,与敞所注

  • 游峨集

    一卷。明殷绮编。殷绮,爵里履迹不详,在本书中署为“雅州知州事”。嘉靖九年(1530)四川巡按御史邱道隆偕官吏游峨嵋山,有诗唱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巡按御史谢瑜亦踵昌故事。殷绮因合二御史及同游者

  • 滇考

    二卷。清冯甦撰。冯甦(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县人。他在顺治年间中进士,曾任云南永昌军民府推官,以后又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刑部侍郎。《滇考》就是他在任推官期间于康熙四年(1665年

  •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详见《钦定诗义折中》)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

  • 樵香小记

    二卷。清何琇(生卒年不详)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今北京市)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

  • 锡山宦贤考略

    三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胡永禔合撰。胡永禔字鸿仪,与张夏同乡。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所载自宋迄明无锡地区名宦乡贤的事迹。其中上卷记名宦,中卷记明崇祯年间诸儒,下卷记乡贤。所记人物都详其仕

  • 钱氏家变录

    一卷。清钱孙爱(生卒年不详)撰。孙爱字孺贻,钱谦益幼子,柳如是所生。谦益死后,其族子钱曾依势向孙爱胁取财产,凌虐备至,柳如是因此自缢。该书即汇集因此事而致的门状、公案、公约、书揭、归庄顾苓致钱曾书及柳

  • 会同县志

    十卷。清于煌、万卜爵修,杨缙铨纂。于煌,浙江归安人,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署知县。杨缙铨,教谕。旧志始修明万历间,康熙乾隆初二度复修。于煌莅任,时适值郡宪增修志乘,通行各属,采辑遗闻,邑人士踊

  • 硕辅宝鉴要览

    四卷。明耿定向(1524-1596)撰。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进士,擢御史,巡按甘肃。为官清正。《明史》本传载其“举劾无所私”,弹劾严嵩党羽吏部尚书吴鹏及其婿会试行私。万历中